你看到的都不能成为你,只有写下来,才能是你自己的。
因为懒,我从来就是看过便算的人。不会去记录看完后的读后感,影评,书评等等,哪怕我对那本书,那部电影有多大的感悟,最多也只是在朋友圈发出些想法。心理理解一定要输出才是自己的,因为知识不经过系统整理终究还是碎片化的游走于脑海里,它不能形成逻辑系统的知识结构,能够让人清晰记忆。
这一切都缘由于自己认为手写记录太浪费时间。我们是生活在电脑科技行业快速发展的一代人,以后的小朋友估计会更过之而无不及,甚至可能是3D立体式的从感官,视觉,嗅觉等多方面去体验一本书,一部电影。正正是因为这样使得书写让自己的潜意识里认为那比其他事情都浪费时间,因为用写字的时间完全可以浏览完新发布的公众号文章,看完微博朋友新发出的消息,看完一部短小精悍的纪录片,亦或是在动手写完的时间里已经可以同步完成上述所说的每件事。所以更不愿意动手写。
可是,"写"比"想"要深刻重要的多。想,不过是当时突然浮现在脑海里的某种感悟,它并没有正式形成自己的某种能量,成为自己的一部分。而写却不一样,写下来的时候会慢很多,整个世界会随着你写的速度而瞬间放缓,原先的想法不再是零散的,而是通过了多次的头脑风暴后着实的用笔记录了下来,形成文字。为什么是多次的头脑风暴呢?因为在你脑海里的想法是虚幻的,无语言组织的,你只是知道大概有这么一个概念在成型,而"写"能让你在写下一笔一画的同时思考如何把这些想法逻辑地变换成语言,让读者能够清晰明白的字句并且组成一篇文章。所以,输出成为十分重要的一件事情。
你还在认为你看到的就是你自己的吗?不是的,只有在看到后把因为眼里所看到的这些事物所产生的感悟这样一些新的东西写下来,才能真正成为自己知识的一部分,不然一切都是徒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