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鸡汤,本人的一些浅见!
鸡汤,也曾风靡一时。曾使多少人改变想法的“励志文”。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都开始吐槽鸡汤,深恶痛绝。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呢?
一方面我想是因为泛滥,一种无节制的泛滥。鸡汤初期,确实让人精神振奋,大有一种人生导师的味道。但一段时间后,有太多人想通过这样的途径成为芸芸众生的鸡汤导师。结果显而易见,就是鸡汤遍地,泛滥成灾。物以稀为贵,泛滥自然贬值,以至于逐步走向“人民公敌”的地步。
另一方面我想是阀值的关系,任何事物重复多了自然会产生厌恶的心理。就像之前现象级综艺节目《奔跑吧兄弟》,第一期出来后,成为了多少人周五晚上必看的一个节目。而现在,在我认为该节目从制作到取景等等方面都有增无减的情况下,已经热度减退,不再受到青睐了。问题在于阀值,阀值高了,自然不会觉得那些东西能让自己开心、对自己有用。鸡汤也陷入同样的境地,所以遭到非议也在所难免。
而最重要的是因为原先的鸡汤在泛滥的过程中已经变了味。就像炖一锅鸡汤,一开始没有加调料就已经鲜美无比,这也已经足够了。而后来奇怪地加入一些毫不相干的佐料,自然也就失去了之前的那份鲜美。鸡汤文里加入了一些莫名其妙的逻辑、逻辑不明的指导,大众意识到产生厌恶,也不奇怪。
这些你嫌弃的“鸡汤”,我在喝
民谣与诗发过一篇文章,《是时候把大冰拉下神坛了》。一下子网上炸开了锅,有维护大冰的,也有赞同“拉大冰下神坛”的。在这群拉他下神坛的人里,我想大多数都看完大冰的书,继而加之自己道听途说,当然也有自己的理解在里面,从而做出这样的行为。
我也看过大冰的《乖,摸摸头》《阿弥陀佛么么哒》,当然也有些感动,有些向往那大冰的小屋。但最近《好吗好的》出来的时候,我并没有去买这本书,主要是自己的心态有所转变,认为自身的提高需要另外一些书,自然也无暇去看这一类的书了。但还是去了个大冰在广州的签售会,我想通过大冰的谈吐和他对粉丝的态度,加之各方面看看这个人是否真如网上传言的那样所写故事不实、毫无文字功底等等。
但当我静静地坐在座位上,看到那群几近疯狂的大学生,因为大冰一次次讲话而鼓掌尖叫时,我没有了去挖掘大冰的心思,因为我在这群学生身上找到了答案。这个群体处在一个无需为应试教育烦躁,无需为工作担忧的时期,更多的是诗和远方。这个时候大冰给了他们一个去往远方的理由。这种鸡汤对于他们无可厚非,也无需去对其进行批判。
再说一个刘同,《谁的青春不迷茫》《你的孤独,虽败犹荣》《向着光亮那方》,我也是看过前两本书。《向着光亮那方》在广州签售的时候,我也去了,但更多地是想去见见这个曾经自己在看他的书时感动不已的人。并没有过多的感触与敬仰,只是对那个曾经帮助过我的人表示感谢,仅此而已。
我想了一些,才清楚过来。在人生的某个阶段,有本书开导过我也挺好的。而过了那个阶段后的现在,我听到曾经喜欢过他的人在一味地否定他,说这些鸡汤我当初为啥会看,种种诸如此类的话。并没有去否认他,这说明他已经在改变了,应该替他高兴才对。
现在偶尔也会去看看这些书,但并不会像之前那么着重地在看,权当消遣。鸡汤对于每一个人的某一个阶段还是有点作用的,但你不应该一味地去否认它所存在的意义,那样就像在否认你的过去一样。而对于那些“有毒的鸡汤”,也不需去理会它,你不去理它,没了市场自然而然也就消失了。偶尔喝起你嫌弃的鸡汤,味道还不错哟!
Ps:分享一下近期书单,是不是鸡汤,你说了算!
《乌合之众》
《明朝那些事儿》
《解忧杂货店》
《嫌疑人X的献身》
《仓央嘉措诗传》
《岛上书店》
《了不起的盖茨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