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写了一篇小文《又到年关》,倒是粗略地回忆了一下小时候过年的琐事,尽管在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我们对年的期盼却是如此高涨。
不知道从何时起,我渐渐地不愿过年了。过年了女儿不在身边,多少有些遗憾,总觉得这个家不完整。和女儿过的最后一个年是2017年的春节,那时候我们一家人在海南待了半个多月,距离现在已经过了这么久。我和女儿手拉着手,在南国温暖的风里享受着生活的安逸,感觉家人团聚才是最幸福的。
随着整个地球疫情的演变,我们和女儿的团聚又是遥遥无期。这个春节都提倡就地过年,不知道有多少游子又漂泊在外,在故乡的双亲个个望眼欲穿。一桌的年夜饭,少了儿女的欢声笑语,能不有失落感吗?这样的年对我来说真的是没有盼头。
小时候一家人围坐在火炕上,你一言我一句说笑着,吃的饭食并不丰盛,可就是感到无比的快乐。除夕夜熬到12点左右,两个眼皮打架了还不愿入睡,等刚睡着,鞭炮声便此起彼伏地响起。凌晨三、四点父母就起来了,煮饺子一并打开大门,因为有的勤快人已经开始出门拜年了。我们也赶紧在睡眼朦胧中爬起来,吃饺子,比赛看谁能吃到东西。母亲嫌钢镚儿不卫生,就光包花生仁、板栗、枣和糖果等,就是这样我们也争着吃,看谁的运气好。
吃完饺子我们在父亲的带领下,也出门拜年了,走到哪家就问“过年好”,人家就往我们口袋里塞糖果和炒花生。那时候出门拜年孩子们都各自炫耀自己的新衣,有的家穷,孩子穿的并不全是新的,大的穿的新一点,小的就捡老大甚至老二穿着小了剩的。我们家姊妹三人过年从来都是衣服鞋子上下一新,父母再艰难也让我们高高兴兴的,看着小伙伴们羡慕的眼光,我心里格外得欢喜。
现在城区又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没了鞭炮的热闹,年味似乎也淡了许多。世俗里总有些东西是人们所向往的,比如这烟火爆竹,大人孩子都喜欢它们,震耳欲聋一夜不断,年的喜庆就释放得淋漓尽致。特别是那些年的元宵节,五彩缤纷的烟花在夜空中盛开,吸引了多少人的眼球,车水马龙,人山人海,年便到了高潮。
如今年味越来越淡,除夕夜的春节联欢晚会成了重头戏,可我似乎每年都没有看完整过。今年一定安心地看看春晚,早晨起来和女儿视频就算园了团圆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