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火遍了全中国,因为他反应了人民反腐的诉求,符合人民对自身生活利益需求的期望。
同样,前两年热播的电视剧《老有所依》也是反应了老百姓对养老问题的迫切关注。这是一部以养老为题材,以三个不同的典型家庭为载体,反映当下社会百姓现实生活特点的写实悲喜剧。
颂华的妈妈是妇联退休高干,在任时习惯了被触拥、被歌颂的领导生活,这退休了很不习惯,今天要去当某“知名”老年保健品的形象代言人,明天就要去买价格不菲的“保健床垫”,后天和女儿掐架拌嘴,大后天再去养老院感受感受,总之对他的概况就是“没有很作,只有更作”。这老太太是一刻也不闲着,闲着就憋得慌,这闹腾了气儿就顺了。
导演赵宝刚费尽心思塑造出来这么一个能作的妈妈,当然不是让我们去看这个老人有多么作,他的作始终离不开一个中心思想,那就是寂寞和孤独。
她一个人辛辛苦苦把儿女拉扯大,过惯了热热闹闹的生活,一下子无所事事,放在谁一时半会也适应不了。害怕变老、害怕死亡,恐怕所有的老人都要经历这么一个过程,因为他们实际上是牵挂、放心不下儿女。
颂华的妈妈用她甚至可以说不讲道理的作告诉年轻人——我老了,多陪陪我。
和颂华的妈妈相反,桂芝阿姨的命运就悲惨了。桂芝阿姨宠出了一个游手好闲、软弱的养子于淼,更找了个大不孝的儿媳妇。这夫妇俩先是夺了老人的房子,又骗取了老人的养老金,将老人逼到了频临自杀的境地,最后将老人扫地出门。80后的这对绝配夫妻让我们看到了社会残酷和黑暗的一面——家庭孝道的严重缺失、社会生态的严重失衡。同时,桂芝阿姨用自己的血泪经历警醒了正要和已经为人父母的年轻人——不要过于溺爱孩子,要不然我的命运可能在你们身上重新上演。
吕希的妈妈代表了一大批甘愿为儿女牺牲自我的伟大母爱形象,她教育出了一个孝顺的儿子、培养了一个思想上进、热爱工作的职场英才,更培育了一个具有责任心、堪称楷模的模范好丈夫。
故事中,她最后以结束自己的生命给这个社会尽了自己最后的警醒责任——社会养老空缺已经演绎的过于精彩了,我玩不起了,但是,请善待我们的孩子。
我相信很多人都会对吕希妈妈的离去痛哭流泪,可事实就是这样,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社会急剧转型已经到了这个节骨眼上,哭有什么用呢?
总体来看,无论是热热闹闹、经济条件优越的颂华妈妈,还是辛苦一辈子、老来双手空的孤苦伶仃的桂芝阿姨、亦或是伟大的尽了自己作为父母和公民责任和义务的令人扼腕惋惜的悲壮的吕希妈妈,养老都把他们绊倒了,无论他们年轻的时候多么能干,过了多少坎,老了这道坎他们却躲不过。这是不是听起来很惨,不,一点也不,编剧陈彦说“真相残酷到你无法相信,我已经选择了相对温暖的素材,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还有更可怕的事情在发生。”在说道要编写这个素材的初衷,陈彦说“总归要有这样的作品来反映现实”。是的,这样的问题总归要解决,逃不掉。
表面上看,这部电视剧上演了一场老人作儿女,儿女作老人的热闹大戏,实际上他让我们在作与被作的表象里看到了社会养老治理能力的缺失和养老生态的失衡,这其实是导演和编剧最良苦的用心!
好在我们的社会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正在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补救,完善养老规章制度、健全养老机制、放开二孩、改革医疗制度,等等,这让我们对未来的养老充满了希望。
我想,若干年后,当我们,或者是我们的晚辈再来看这段历史、这部电视剧的时候,他们或许会惊奇的叫道:“哇塞!真不可思议!”我很乐意希望那个时候他们这样说,毕竟这表明我们已经过了这个坎,毕竟任何社会的进步都需要有人做出牺牲。
我猜想,那个时候人们一定会记得并且崇敬两个默默无闻的名字:赵宝刚、前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