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23
累毙的一天,但还是要坚持写完该写的,这也是强迫症的一个好处吧,既然决定了就要强迫自己去完成。
今天是跑完五公里后再陪着女儿逛了一天的野生动物园,此刻是一边泡脚舒缓小腿的酸痛感一边敲下这些字眼。而需要记录下来的不过是三个片段的思考,或者说是想法。
第一个是早晨慢跑时思考的问题。我是个数字控,偏执的数字控,比如说,跑步一定要跑到5公里。对于跑的过程认真地倾听每公里的耗时,然后评估,再尝试调整速度,看能在时速上有怎样的一个数值变化。那么,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会去比较。比较同样慢跑的朋友的速度,然后尝试让自己达到一个看上去数字更美丽的跑步时速,结果不出意外的是失败。提速后的结果就是跑了几百米后开始岔气,然后是脾脏隐隐作痛,不得不停下喘气。然后在之后的时间里思考这件事的改善方法,意义,然后延伸至生活工作的一些技能点的思考。仿佛一个门槛,入门后的细节提升,然后是随之的投入产出衡量,然后停留,也许会有进步,但也许会是以更漫长的时间节点为条件。而这个思考至今仍然在思考,没有一个更圆满的解决方案。
第二个则是动物园里被驯化被枷锁的动物引发的悲悯。也许,下一次不会再选择带孩子去动物园里看这些被枷锁的野生动物,被驯化的生命,对我有种深深地刺痛感。本该是山林里自由奔跑的猛兽,却被驯化得要出卖那点可怜的智商卖萌换取口粮,没有跟上驯兽人的节奏还会换来愤怒的一踢。我不知道这样的野生动物对于孩子的认知有什么意义,只知道这样的场面让我愤怒,而又因为自己的无能为力归于悲悯。生命不是应该要被善待的吗?
第三个仍然归于感情,看过他的文章,见证他对另一个女孩的用心付出,然后被问是否对他曾有过那样的喜欢。对于这样的寻根问底,我在反思自己哪里表现得像一个备胎的模样了。最后分析得出的结论也只能是一个孩子对于安全感的追寻,源于原生家庭的影响,渴望别人的关注,渴望别人的喜欢,然后在这中间里肯定自己的存在。曾经,也是一个这样不自信的孩子呢。我们都渴望遇上爱自己的那个人,就像总在争取第一名,可是人人都是第一名,谁来做第二名呢?道理如此,仍然绕不开,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鸡汤文章,或抚慰了你,或让你在矫情的路上越走越远。
说不刷朋友圈,最终还是傲娇地把动态更新了一遍,然后再守了数遍的点赞和评论。我想对于这样的社交依赖症,我的强迫症并不会让我更好过,那么,还是遵从内心的感受,继续在里面堕落吧。毕竟,多出来的碎片时间并没有像我看了那么多的时间管理文章和书籍后做的计划一样,让我多背几个单词。嗯,这算自我安慰的一个法则吗?或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