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求的是方式和理念适合自己,钱掏得心甘情愿,盈亏自负不怪罪别人。
那么对于我自己的投资之路,我喜欢把它称为一个小白的抄作业史。
01
对于小白而言,投资是师傅领进门的,少数人的师傅是现实中的老师,大多数人跟我一样,是依靠在网络上寻找合适的老师,在很多渠道中去看哪个老师的投资风格是否是自己喜欢的,他的操作理念是否看得懂,实际操作的方式是否靠谱,还有业绩能不能跟踪到,如果有长期可跟踪的业绩就更好了。
看人这事情上,我特别相信“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一个人认可谁,其实骨子里是因为自己和他是同类。所以,追求短期收益的人,会主动寻找趋势交易的高手;相信内幕消息可以致富的人,会主动加入各种所谓的内幕群;有实业经验的人,会更亲睐做公司基本面分析的高手。
那么我除了在天涯上邂逅到股海十三年老师的帖子,带我入门后。更多的老师是在雪球上找到的。
我最主要观察老师的维度来自于四个方面:专栏、组合、实盘和问答。
专栏可以看到老师的投资理念,如果文章非常多的话,那就能摸索出老师投资理念的整个变化、纠错和丰满的流程。组合和实盘是观察老师是否做到了知行合一,他的投资理念是否真正落到了实处。问答则可以从另一个小侧面观察到老师的思辨力,也能进一步印证他的投资理念。
几轮跟踪和筛选完后,我可以圈定一个好老师的范畴。
02
老师找到了,这时候就要进入第二个点:怎样搭建自己的股票池。
全然抄老师们的答案显然不现实的。因为我会同时关注几十位老师,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点,会建立很多实盘或者组合,顺着这些老师的投资理念和思维,我初步建立起来的股票池会非常大,上百只都有可能。那该怎么办呢?
我一般会有几个流程:
首先,我要建立一个资料库,搜集各位老师发布的研究文章,找出他们的擅长点。我分享下自己的整理模式:
这里我要多说一句,这个图片只是提供一种思路,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整理。此外,我除了这样整理外,我还会有其他的整理方式:
比如我会针对单一的老师来整理文章,比如闲来一坐s话投资老师的《女儿实盘》就是我一直跟踪的点,东博老股民研究银行股、中国平安的系列文章,他的《傻瓜组合》的历次调整也是我跟踪的点,我都会单独设定一个文件夹。
然后,我就来整理这些老师关注和研究的股票,全部整理出来,初步建议一个股票池,下一步就是精选出自己要投资的股票。
这个阶段我会有自己的一个筛选机制。
简单用两句话来说,用宏观思维选择行业;用微观研究选择企业。
在宏观思维上,我一直相信人的欲望在推动着时代的发展,无论我们面临着怎样的发展困境,只要每一个人内心都渴望美好生活,向往这美好生活,那么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就必然在发展。那么这其中处在上升期的行业,能够给我们提供美好生活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的行业,就一定是值得我关注的。
然后在这些行业中,我在从微观的层面去学着分析公司,尤其是龙头公司。
为什么选择龙头公司呢?
我认为现在是强者恒强的时代,龙头企业会拥有更强大的实力和财力去获得市场份额,从而形成一定垄断。而且我还觉得,现在这个时代下,小公司从行业中突围而出成长为伟大企业的概率,会远远低于强大的企业保持长时间的领头羊地步。
企业的基本面研究是非常痛苦的过程,尤其是对于我这个中文系出身的人而言,读小说戏剧什么的很OK,但理解投资相关的各种数据分析犹如天书。
对于自己不擅长的领域,我一般从零基础深入学习的模式是:
先汇总,后精选;先整理,后思考,先了解全貌,后了解内核。
我来展开来说说:
1、我会把筛选出来的股票过往的历史表现捋一遍,利用网络工具,把这只股票上市以来,在每一个牛熊市阶段中,是如何表现的,找到它的历史估值最高点和最低点,然后再看当时市场是处在怎样的阶段。这样会帮助我建立起对这只股票的历史记忆,再回头看现在市场的变化,就不容易不知所措。
2、我会在雪球上把每只股票的热门研究帖子都整理好。正常情况下,我会关注三个方面:
一是股票的财报,以及各个老师对于财报的分析文章;二是公司重大决策的市场分析,老师分析等等,正反面分析文章都要看,才能让我自己不至于一味因为好消息喜欢某家公司,或者一味因为负面因素而焦虑一家公司;三是国家针对某一个行业发布的政策法规,这会对行业中的龙头公司产生巨大的影响。
3、1000个人眼中会有1000个哈姆雷特,那么在数据之下的公司该如何理解,其实每个人的认知是完全不同的。而这个人的能力充分决定了它对于这家公司真正的理解。我希望自己能够有穿透数据看到本质的分析力,多角度多层次去理解什么是好公司。
我记得,雪球上曾有人问过方丈“什么是好公司?”
方丈的回答是:第一,所处行业是否可持续增长或者不可撼动;第二,商业模式是否有优势和持续性;第三,公司治理结构和创始人人格是否有优势。
这个回答对我的启发特别大,虽然我的投资分析能力还在起步阶段,但是当我研究股票的时候,我会本能多问自己这家公司的业务模式是否可以看懂,这家公司的商业模式是否有优势,企业文化如何,治理结构是否合理,公司团队是否有狼性,企业家水平如何等等。网络如果善用好,是可以搜出非常多的信息,然后依靠自己的思维能力进行独立判断就好。
这个是投入时间最多的阶段,我会读唐朝、刘姝威老师写的财报系列,提升自己读财报的能力,我会读水晶苍蝇拍老师的微博感悟系列,提升自己的投资理念,我还会反复读他的那本《股市进阶之道》和《公司价值分析案例与实践》,去理解他分析企业的思路和模式,此外过去匆匆读过的很多股市大神的帖子和经典书又进入新一轮温习的阶段。
我来给大家分享下今年我又重复阅读的书单:
我估计有人会问说,你为什么不通过利用市场波段来赚钱呢?毕竟当年当我接触投资的时候,绝大多数人都在研究蜡烛图的神奇用法。
嗯,最直接的原因是因为我有自知之明,能力实在有限。
我明白在股市有两股力量,一种是公司业绩发展的力量,一种是市场情绪的力量。
市场波动的背后是庞大且复杂的人性,要想挣这类钱,就意味着我需要非常熟悉市场情绪,拥有庞大的信息渠道,有巨大的资金,通过各种方式来引导这种情绪为自己所用,我觉得这事情对我而言是天方夜谭,不可能做到的。既然做不到,那么这种钱就别挣了。
做点自己可以控制,并且可以理解的事情,才是正道,所以就直接入了“买股票就是买公司”这个理念的道道。
03
抄作业第三阶段:投资的平衡感。
选择股票的事情确定后,下面就是拿钱交易股票,以及长期持有股票的过程。
我真心觉得,在股市投资上,找合适的老师不难,筛选股票不难,花点时间研究企业基本面也不算难,真正难的是持有股票。
尤其是当自己研究企业基本面能力还比较弱的时候,买入的股票随着市场波动而暴跌,完全不知道原因的时候,会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如果找不到理由来疏解这种压力,就会对自己持有股票这件事情产生巨大的质疑,日子久了,很容易就卖出股票换按安宁。
在经历过很多次的这样内心自我折磨后,我就开始琢磨到底是怎么回事:
1、对股票产生质疑的根源是自己对企业基本面研究不够透彻,依然不能笃定这就是合适的选择。说到底还是基本功不扎实。
2、我错误预估了自己在股市里最大可承受损失金额。投入到股市里的钱依然对自己股市外的生活产生着影响。对于一些人而言,可能拿着10万元入股市,想着不是自己最大能亏多少,而是特别乐观滴想着自己未来可以赚多少。
但是很可能事与愿违,10万变成了9万,然后是8万,再然后腰斩了,这时候可能已经是好几个月的工资了,这个亏损已经无法承受,于是就扛不住了。
3、我在股市中没有可持续的现金,导致了“满仓被套”的压力。比如说原本觉得股市收益好,然后想着年底去欧洲玩一次,但股市暴跌后,旅行计划取消,相当窝火。再比如看到自己买的好股票跌跌不休,但是手里没有钱去买更多更便宜的筹码,多郁闷。
那么,遇到问题就解决问题。
1、在企业基本面角度上,我需要投入更多时间去了解企业的风险因素,来提高自己在股票选择上正确率。做法很简单,重复刚才说到的抄作业第二阶段的所有步骤。
2、存量资金上。根据自己的风向承受能力来制定股债的配置比例。虽然在牛市中债的部分会拉低整体收益率,但在熊市的时候也会因为债的因素减少损失,同时保留住买入股票的子弹。
3、增量资金上。我真切的觉得,股市之外的世界才应该投入更多的时间,那个领域是真正意义上体现“努力就有回报”的意义。当挣的钱越来越多的时候,一来可以转移股市跌跌不休给自己带来的心理压力,二来也可以让自己有更多的闲钱等着市场跌出好机会在进场搜集筹码。
最后,我祝愿所有投身到投资领域的朋友都能够在这个过程中,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可能是金钱,也可能是经验,也可能是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