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5月25日我在《简书》中写下了第一篇文章,那时的我还不知道要写些什么,为了什么而写,题目则用作业代替,写一天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写了几天,自认为我还是有两把刷子的,于是下决心我要日更。首先围绕自己写了些成长中的故事,成长的故事看似挺多,毕竟我也是小三十的人吗,但真正能写出来的却寥寥无几,但日更督促的紧,于是我又将方向定在了,实事或社会热点之上,磕磕绊绊的总算是做到了日更。
每日一更的日子痛并快乐着,快乐的是每当自己完成一篇文章,就会产生满足感、自豪感,而这样的感觉在生活中已是很久未曾出现了,痛苦的是干什么都在想着日更,有时出去喝酒都要先将文章写好在出去,但时间挤一挤还是可以完成的,而更痛苦的则是倒肚子里“墨水”的过程,因为“墨水”有限,凑够一千字对我来说有些难,所以每次都是写着写着,便抬头看看字数还差多少。
虽说现在的简书输出文字有20几万字,但是我的文采却烂的一塌糊涂,每天都是填鸭式的输出,挤着肚子里仅有那一点“墨水”,而每天挤这一千来字的墨水就需要耗费我三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期间如果没有小伙伴的鼓励与帮助,我想早就断更了。
之前为了保持日更,会有部分的储备文章,为了应付不时之需,但正是因为有着储备的存在,往往在某一日的断更断的“名正言顺”,生活开始因断更变的焦躁,虽然获得了知识,抵消了部分的焦虑,但面对生活依然有些疲惫。于是我又开始“偷懒”了,改写读书心得,每天一章,早晨起来读一遍,晚上回来再深入的读一遍,然后开始动笔写感悟,这样的日子轻松了需多,但输入的量却降了下来,毕竟每天只研究某本书的某一篇文章而已,随着偷奸耍滑行为的加剧,最终我断更了。
最初断更的我,内心忐忑不安,毕竟辜负了《简书》中小伙伴对我的支持与信任。
于是我用输入抵消我这一部分的焦虑,努力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从最初的每天只看一本书的一段,变成了每天六七本书同时各看一段,并且开始用笔在纸上做笔记,摘抄。
同时为了讨女儿的欢心,逐渐喜欢上了素描与简笔画,尽量每天体现在笔记里。
此时我的生活中依然没有游戏,喝酒,扯淡来偷取我的时间,但时间却依然的紧张,但紧张的时间里生活反倒轻松快意了几分。
这么说好像在为自己的断更找到了借口,但总算找到了断更的根源,根源就是底子太薄,记得在简书中看到过一句话“输入与输出的比例要达到十比一”我想之前的我,远未达到十比一的输入输出比,早就拧干了海绵中的那水,此时我应该做的是蓄水,虽然输入会倒逼输出,但我想这是建立在有一定蓄水量的基础上,通过输出对自己扩容。之前的我自认为胸中还是有点墨的,还是有一定的“文学底蕴”的,没成想,几日便将这底蕴掏空了。
看来“日更”这门武学,如若不打好文学基础的底子,即便付出“五十万字”的日夜辛勤苦练,最终也只是花架子,所以没有底蕴的你还是好好的打基础吧,如果过早的操练“日更”我想就会像我一样——“虚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