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德礼( 倾听共情耐心不急不躁的刘老师)持续原创分享第40天。中级四期第三次课程
今天刘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场网络咨询课。这场课让我回忆起来我所经历的每一场约练和现实中所进行的几场咨询。我把每一场都和刘老师的咨询进行对比,感触很深。
耐心的确定来访者的目标,整个咨询过程中的倾听,不失时机的真诚共情,不急不躁的陪伴,不断挖掘来访者的资源,还有呢?这就是对刘老师咨询过程最经典的几点感受。
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在咨询中收获着,也初步有了每个人自己的脉络,大致对比一下有以下几点:
1、确定咨询目标的行动力。刘老师反复与来访者沟通,直至明确来访者自己的目标。我们有时候明确不了来访者目标时,内心就开始急躁,担心反复和来访者确认会影响咨询关系,结果就愈来愈急躁,最后会影响咨询的进程。
2、咨询语言的精炼。刘老师整个咨询中,语言是不太多的,最多的语言也就是发问,反复的问,对来访者的概述,也是抓住关键的字词。我们大多数时候,说的比较多,对来访者陈述过后总结的语言比较多。共情也多是用很多语言去表述,还生怕来访者不明白自己的共情。
3、倾听的能力强。用发问引起来访者更多的对问题的描述解释与思考。似乎是把来访者的问题翻了个底朝天。(有些仿佛是越说越多,越说越远),来访者不断的述说,而刘老师能从这些述说中抓住关键词语,这大概就是倾听的能力吧。而我们大多数时候,对来访者过多的述说有点厌烦,总想打断或者跳开。或者来访者的述说引起了我们自己的急躁情绪,来访者说些他的,我们就想着我们的,这也许就是倾听能力的差异吧?
4、共情的恰到好处。刘老师没有用更多的语言去叙述对来访者的理解,只是从语气,从简单的语言中让来访者感觉到对来访者的理解。我们大多数时候会说:我理解你的感受。然后再说出理解的理由,情景和方式。结果甚至比来访者说的还多,共情的效果也大打折扣。
5、不急不躁的陪伴。刘老师整个咨询过程平稳,没有感觉到一丝一毫的急躁情绪,就那样贴着,稳稳的等着来访者说完,然后再慢半拍的发问。我们大多数时候,还没等来访者说完,就急于去发问,或者直接打断了来访者述说。这种情况时常发生着。可能是内心里总想着要去实现咨询目标,总想着要咨询出效果,反而是欲速则不达。
弱弱的进行对比,不是很全面,只是希望能把总结的用于今后的咨询中,负向的诉求里都有正向的期待哟!
甘德礼2017年8月21日23.48于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