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特别怕深夜里的电话铃声响起,就怕电话那头传来那熟悉又遥远的声音:孩子,你妈病了,在医院呢。
索性,我便把手机调成了静音模式,甚至连震动都不开。但这种“阿Q精神”效果并不佳,自从我离开家乡,远离我曾经夜思梦想都要逃离的父母,这种怕电话响起的病便越来越重,导致现在的我,每天上班的路上,都必须要给父母打个电话,工作闲暇时,也会在微信上问候一下他们,只有听到他们的声音,或者看到他们在微信里给我回复那标志性的老年表情,我才会心安。
但实际情况是,我所担心的问题,并没有因为几个电话几条微信就不存在了。去年10月份,我妈体检说查出疑似癌症,我妈吓得半死,我也吓得半死,那几天全家人的情绪都被乌云笼罩。
我今年28岁,结婚了,有孩子了,可是依然觉得,自己就是个“巨婴”。
之后我带着我妈去北京301医院又做了一次全面的复查,发现只是小问题,连药都不用吃!我们都松了一口气。
让我不安的不仅仅是因为她是我妈,是我不知道,如果她真的病了,我该怎么照顾她。那几天,我心里有种莫名的不甘心,我没有让妈妈因为我过得更好一点,一辈子她都在为我操劳,而我却没让她跟我享过什么福,连最简单的陪伴我都没做到。
我爸有工作,我老公有工作,我自己也要上班,我还有孩子需要照顾。
如果她真的病了,我要请护工么?那是自己的妈妈啊,怎么忍心请别人去照顾?
辞职?可是没有资金来源,我又该如何维持我们的家庭生活?财富自由这四个字对我来说是那么的遥不可及。
我赶上了90后的末班车,因为00后的出现,那些原本属于我们的标签“无厘头”、“非主流”、“年轻”、“二次元”等等都离我们渐行渐远,随之而来的是是:“婚姻”、“孩子”、“二胎”、“教育”、“车子”、“房子”、“票子”、“养老”这些想避都避不开的字眼。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如果不能给你的孩子留下什么财富,那就给你的孩子留下一个亲人。正因如此,“二娃”便接二连三的出现在我们的亲朋好友中。可对于我来说,即便二胎政策放开了,生二胎这件事我还是处在观望阶段。因为到今天为止,我仍然还处在从女孩儿过渡成为孩儿她妈的焦虑中,即便身边有老人帮着我们小两口,仍然会觉得每一天过得筋疲力尽。担心孩子成长过程中会出现差错,担心老人们的身体,担心自己的能力与让家人过上安逸幸福生活的梦想是否成正比。
有个@果妈大佳佳 说:“去年年底的时候我妈住院,我爸发烧,孩子发烧。婆婆住院,公公身体一直不好。我跟老公真的是各顾各妈,各回各家。我第一次觉得力不从心。最后把工作辞了……”
有个@小小小喵_最爱费德勒:我也遇到父母同时住院,还是不同的医院,虽然离得很近,但“也真的照顾不过来两个病人……忙完一天到家,莫名其妙哭了一宿。心疼自己更心疼父母”。
有个@Z先生: 我毕业之后去了外地工作,年前突然接到电话说我爸病重,中午人就没了,说实话一下子有种天都塌了的感觉,虽然我已经28了,但还是感觉像小朋友一样时时刻刻需要父母的关爱,之前还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才发现有底气只是因为爸妈在后面支撑着。现在很焦虑,虽然在工作的城市买了房子,但是把我妈接过来的话她一个人得多寂寞,我上班也不能时刻陪着她,放在老家又担心生病了没人照顾。独生子女的悲哀就在于年少时获得的宠爱太多,一旦父母老去,受到的伤害也更多。
如果我选择要自己生活,就不得不忍受距离带来的思念,你将无法顾及父母的生活质量,无法照顾他们的身体...
如果选择和老人一起生活,我们的肩膀上将要担当着更多的责任与义务...
作为独生子,不得不考虑养老的问题了,一想到“养老院”就能感受到自己内心的不安,似乎已经听到了七大姑八大姨的指责声;如果回到老家的小城市,一想到自己的笨手笨脚的,还要面对小城市的“人际关系”我就慌张了。
我害怕深夜里的电话,觉得自己出来闯荡对父母亏欠的太多,不能在她们需要的时候及时的出现在身边,我只能给她们多买些吃的、小礼物哄他们开心,来弥补自己内心的愧疚。
我会每天监督我妈的微信运动的步数,每天早上都会问问她睡没睡好,吃没吃降压药,每天晚上都会提醒她饭菜少做一点,切勿吃剩菜,以防尿酸高引起痛风...
总之,每天我都要check一件事:妈,我今天过得还不错,你跟我爸在家里乖不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