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炖鸡汤的熟悉就是来自这个看起来灰不溜秋的小煤炉,不过烧水的活儿,才真正让我了解了炉子的世界。
小时候,每次煨鸡前,都要先烧水烫鸡拔鸡毛,曾为了迟迟生不起火来干着急。后来观察父母“生”炉子才逐渐掌握诀窍,假模假式的大概如此:将炉子下方的通风口打开,点燃纸张或者豆杆子压到炉子底部,接着依序把三个煤球对好孔用钳子夹了放进去,底部的煤烧红了之后就算是成功了,然后放上水吊子,开始慢慢烧水。顺着就是烫鸡毛、拔鸡毛了。滚烫的一壶水浇下去,鸡毛瞬间好拔了很多。
为了控制火候,在煤球烧得旺盛的时候,都会把下方通风口遮起来,变成小火慢慢煨,这个时候就是炖鸡汤的最佳时机。好奇的我们还时常端起上面的砂锅,将水撒到滚烫的煤球上,呼起一片白烟。
除了“生”炉子,换煤球也是必须掌握的技能。煤球烧久了就会粘在一起,这个时候就必须要用铁钳子把三个煤球夹出来,砸掉最下方烧成灰褐色的煤渣,把没烧完的两个放进煤炉,再把新煤添到最上方,对好孔,放上砂锅或者水吊子,才万事大吉。
我们也用这个煤炉做过很多次火锅,围着小煤炉吃火锅是冬日的一大乐趣。火锅底就是红烧鸡的汤底或者是茨菰烧肉的汤底,蔬菜是自家菜园里长的,一般也就是茼蒿菠菜大白菜,还有我最爱的香菜。再从市场买些油炸豆腐和蘑菇,就有种吃大餐的感觉。
小煤炉承载了很多记忆,其实真正喜欢的,还是和家人在一起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