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第5周
为了检验读一本书究竟需要多久,又把《鞋狗》读了一遍。第一次读用时一个半月,第二次读用时4天。白天上班,只是晚上读而且一般是九点之后。
第二次读而且是这么短时间内读。收获还是不小的。
终于体会了怎么叫做一目十行,几乎一眼扫过就能理解什么意思,而且注意力非常集中,完全沉浸在与作者的对话中。也许那些一年读上百本书的大牛们就是这个状态吧。公司最近经常在早会上轮流诵读学习一些文章,很明显的有些人读起来总是吞吞吐吐,磕磕绊绊。但是同样第一次见到这些文章,有些人读起来就顺畅流利,好像读过很多次一样。你读过就会发现诵读的时候其实眼睛的注意力始终是领先声带发声几个字,这是顺畅流利的关键。这是后天训练的结果,回忆下你刚学会读每一个字的时候,老师把字写在黑板上然后一个个指给你,指一个读一个。然后你可以一次读出两个字、四个字、乃至一句话。阅读也应该是同样的道理,阅读多的人,目光扫过一句话极短的时间内就理解了抽象的文字,然后把他们变成了脑海中画面或者其他什么。读书少的人需要更长时间去理解文字的含义甚至还需要再看第二遍、第三遍才能理解,然后在头脑中描绘文字描述的画面,也许还要花几秒钟去判断描绘的多幅画面到底哪一个更接近作者的原意。
第二次阅读更能抓住整本书的骨架和脉络。更好的理解作者的经历和讲述的逻辑。第一遍阅读像画工笔画,每句话都注意到。尤其那些比较鸡汤的句子,反而使那些本就不太清晰的脉络淹没于嘈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