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阿勒泰地区因为疫情发生,成为人们关注焦点。阿勒泰地区位于新疆西部,祁连山脚下,人们喜欢在秋天去这里欣赏喀斯特地貌,金黄的胡杨林,湛蓝的河水。至于最广阔的草原,一天足够,太广太单调。草原在秋天会变黄,北方的秋天来得更早,枯黄的更彻底,而草原便成了审美疲劳下的尴尬。
我们很少会在草原上看到宏伟建筑。诚如林徽因指出的那样,每一座耀眼的建筑,都是非富即贵。草原远离城市远离喧嚣,这里只有平凡朴素的地窝子。
李娟跟随哈萨克游牧家庭走进茫茫草原,冬天放牧的草原。草原上没有地面房屋,没有树木,甚至没有纯粹的土壤。
他们怎么吃穿住和拉撒呢?
北极人用冰块造屋,山顶洞人挖山洞,黄土高坡那就挖窑洞。对于普通人来说,就地取材顺势而为是造房子最经济最便捷的方式。迄今为止我们很少有人知道那些世世代代在草原上人如何度过平凡生活的。
“这些结实的羊粪却是荒野里最重要的建筑材料…用这种粪板围筑起来的羊圈整齐又结实。否则的话,还能用什么来盖呢?野地空旷,一棵树也没有,一把泥土也没有,一块石头也没有,只有低矮矮脆弱的枯草稀稀拉拉地扎在松软的沙子地上。”
第一天晚上,劳累了一天的人累极了,和衣而卧的人们在羊粪上睡觉。草原上的夜晚风雪交加,羊粪带来温厚的同时也带来羊粪渣子,即使闭着嘴睡觉,第二天嘴巴里还是有不少羊粪末。
羊粪的重要性,体现在地窝子建造。地窝子,也就是地下挖出的一个深2米左右的大坑。《冬牧场》里有详尽描写哈萨克牧民如何打造他们的地窝子。
由于是沙漠地带,坑壁四周如果不垒羊粪块的话,容易塌方。于是,人们在羊粪坑上加几根檩木,铺上干草,再压上羊粪渣,这样变成了屋顶。草原民族的智慧如此低成本又能有效抵御风寒。我们平时看到弱不起眼如同黄豆大小的羊粪,就这样变成房子,通道必不可少的建造材料。最后再修一条倾斜的通道通向这个封闭的洞穴。当然通道两壁还得用羊粪块做壁垒来阻挡外面的流沙。
整个造价近乎为0元,就连地窝子周围的牲口棚也都用羊粪砌墙,用晒干的羊粪铺底,来确保牲口度过零下四十度的严寒天气。
羊粪不仅用来造房子,还用来做饭。做好的饼子往羊粪灰烬里一扔,香喷喷的。土豆,包着皮的牛羊肉,都可以这样做,香喷喷热腾腾。煮茶喝茶时粪渣子掉碗里也很日常,这就是地窝子生活,诗人艾青也住过这种地方,还得过疝气。
如果丹.克鲁克了解中国地窝子的建造,他一定会忍不住赞叹,看!这和北极地区的冰屋一样,就地取材。就建造和使用而言,地窝子和草原融为一体,是草原的一部分,朴实无华带来大地赐予的温暖和赠予。
的确,当我了解到地窝子的建造过程时,被这种朴实的建筑感动着。地窝子不仅仅是一个庇护之所和栖息之地,它不再是一座建筑,它本身就是一个世界,它代表着那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