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这不是高等教育的悲哀,而是基础教育和选拔制度的悲哀。素质跟高等教育没关系,但是接受高等教育的人理应具有良好的素质。
高等教育,应该说是精英教育,不是义务教育每个到了年纪的孩子都要去学,而是有一定能力、能够通过选拔、有成为人才潜力的人才能接受高等教育。先有素质,才能去接受高等教育。
如果把这个过程比喻为做菜,基础教育是教你辨识食材、把食物做得能吃,让你能够生存下去,高等教育是让你把食物做得色香味俱全成为艺术品并且再度创新,向着更高层次进发。
那么在高等教育阶段你把垃圾当食材,是怪高等教育还是基础教育?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欠钱要还、不给别人添麻烦、不将公共资源据为己有、便后冲厕、与人为善、拾金不昧、诚实守信……这些基础道德,难道不是从幼儿园,甚至再往前,家长老师就开始教育孩子了么?教了十几年,孩子都成年了、读大学了,有了知识储备素质依然低下,这是不是基础教育的悲哀?
而在选拔人才的时候没有考核人才综合素质致使高分低能有才无德(也不一定真有才)的人进入大学,是不是选拔制度的悲哀?
所以读书确实读到狗肚子里去了,但是不能怪大学。
还有说大学的课和高中的课差不多,这是不可能的。高中知识老师恨不得磨成粉给你,大学有大量内容需要学生自学。如果真的是差不多,只是难度提升,那才是高等教育的悲哀。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说过这样一句话:“在你想评判任何人时请记得,这世界上不是所有人都有如你一样的好条件。”一个真正有层次,大格局的人,不会仅凭学历的高低去衡量一个人,还记得新闻中的高铁坐霸孙赫吗?一个经济学博士的素质确实堪忧!反之,学历普通的人也不代表人格和素质就会多差,学历跟一个人的人品,价值,层次不一定成正比关系。
如果一个人因为学历比你高就产生高高在上的优越感,不懂得去体恤别人的处境,不懂得包容弱势群体,恰恰暴露了这个人的素质低下,而不是证明他比你高级!
可能高学历的人,有一种天生的自豪感,毕竟自己好不容易才读了这么高的学历,不炫耀一下怎么行呢,人都是这样的心理, 但并不是所有人啊,读书是为了提升自身品德修养,并不是高学历的人只知道读书,读死书。
这么说吧,学历和能力没有一点任何关系,有的人会说:学历不高没有学历高的,学的知识多,在学校里课本上的知识有多少能用到社会生活中去呢?大部分根本就没有用,在社会上要靠的是后天的学习,靠的是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所以很多公司把一部分有能力,而低学历的人员拒之门外,这种做法是错误的,一家公司靠的是什么?
试问哪个公司能白白养一个员工一辈子,招一个高学历,低能力的大学生?公司要的是能为它带来利益的人员,而不是混日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