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心理咨询师丛非从老师的《原来,懂比爱更重要》里看到这样一句话:“爱自己100分,爱伴侣90分,爱孩子80分”。不知道你如何感想,我还是非常震惊的。有些道理,听人家说出来的时候,总想大声应和:“对对对,你说的对,我也是这样想的。”但在此之前,其实自己脑中的观点或概念都是模糊混沌的。
丛老师研究萨提亚模式,它最早是由一位名叫萨提亚的家庭治疗专家,创建的一套用于改善家庭关系的模式。后来逐渐被扩展为自我成长、改善亲密关系、实现更好的沟通等多维度的应用。
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
家庭中,先有自己,后有伴侣,再有孩子。所以,分数从最高的100分依次递减。
作者称其为健康的爱的序位。
我想按照倒序,先从孩子谈起。
现在应该有很多这样的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不舍得孩子承受丝毫的委屈,哪怕是牺牲了自己的时间、金钱、精力、事业、职场发展等等。但往往这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牺牲自己≠别人受益。
01 我牺牲了,所以我舒坦了。
付出,首先是一种自我满足。
其次,是你自己的选择。那么为选择负责的人就一定是自己,而不是孩子。
02 你的付出里,夹带了太多期待
你精心烹制营养丰富的饭菜,天冷添衣天热减衣——期待着孩子可千万别生病了;
你左报一个英语班,右上一节钢琴课——期待着一定要才艺惊人,胜人一筹呢!
这让我想到了能量守恒定律,有期待,就一定会有为满足期待的应对。应对的方式无非两种:努力满足或逃避。前者很容易成长为讨好型人格,成年前拼命成为父母期待的样子,成人后努力活成社会及周边认可的样子。而后者可能会终其一生试图逃离各种控制,小时候是父母的,大一些是学校或老师的,再大些或是老板或是伴侣的。无论是哪种人格,都因为早期父母的过度介入,丢失了更多做自己的机会。
03来自你有条件的爱,其实是一种伤害
书里还提到“无条件的、有安全感的爱是孩子的第一心理需求。”
你是否说过类似的话:“你再不听话,我就不爱你了”
“这次考试得了##分,就给你买@@”
爱,是孩子建立自信的基础养分。无条件的爱会让他们感到安全,安全的环境利于幼小的他们去试错,通过实践→反馈→修正→再反馈的过程,建立起个人早期的内部系统。这个内部系统越健康越自信,进入外部环境后的适应能力和抗挫折能力就越强。而这样一份社会初始能力,是你能给未来成年的他/她非常宝贵的礼物。
再说为什么爱伴侣的分数,高于孩子。
01 安全感来自相爱的父母
对孩子而言,父母的和谐相处是一个安全的环境。同时,理论上因彼此相爱而获得足够情感滋养的爸爸妈妈,也具备更高概率提供孩子无条件的爱。
02 孩子未来的婚姻幸福,很大程度受父母的影响。
当孩子追问我为什么要上班,为什么不陪他的时候,我是这样回答的:“妈妈去上班,是因为工作很快乐,有一群快乐的小伙伴跟妈妈一起工作心啊!”我的目的特别简单,我不想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就在他的大脑里植入“工作很累很痛苦,工作就是为了赚钱”的初始印象,或者叫原始限制。他有自己探索世界的权力,我无权简单粗暴的过早参与他的人生。
同样的,父母的相爱相守相互支持,一定会为孩子建立健康的恋爱观婚姻观打下基础。对于心智尚未发展成熟的孩子来说,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太过强大。
举个例子,假如你天天对着孩子说:“世界上没有一个好男人!”又或者通过倾诉的方式,告诉她生活多么多么辛苦,你爸爸如何如何不作为,我努力甚至活着都只是为了你……这样长大的孩子,你又如何能指望她期待幸福的婚姻和生活呢。
为什么要爱自己100分,该天再另起一篇文章写吧。
可以说的是,“爱自己=自私”的认知是错误的。爱自己才是“无私”行为的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