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中国人大概是世界上最爱喝热水的民族了,在这一点上,即使是和它最近的邻居韩国人、日本人,也不一样。关于喝热水好还是喝冷水好的问题,坊间已经有过很多讨论了,总得说来,只是习惯问题,对健康和寿命并没有什么影响。
法国人也喜欢喝冷水,饭店玻璃瓶装的水都是自来水,先放冰箱降温,客人来了再拿出来。平时如果渴了,除了喝矿泉水之外,打开自来水龙头就能喝,非常方便。可是这对习惯了喝热水且向来体寒的我来说,却有些难以接受。所以我第一次来法国的时候,便从国内千里迢迢地带了烧水壶和保温杯。
有一次,小杜先生很不解地问:“你为什么要从中国带烧水壶?难道法国没有吗?”“法国有是有,但我刚到法国还得安顿下来,再去超市到处找这东西,我法语又不好,万一找不到呢?我真的一天也离不了热水!再说了,法国的烧水壶肯定比中国贵啊,说不定还是made in China的呢!”
“你们为什么要喝热水?”我本想用“习惯了”打发他的,后来一想,正好借此机会让他了解一下我们的中医文化啊。“如果喝冷水或者冰水呢,胃就会受到刺激,用温热的胃的温度来给冷水或冰水升温,身体消耗的能量就比较大。而且我体寒怕冷,喝了冷水或冰水后,身体就更寒了。可你们不一样,你们吃牛肉什么的比较多,热量也比较足,身板儿也比我们强壮,所以喝冷水也没事儿。”他听完后发出长长的一声“哦”,像是解开了一个世纪之谜,心服口服。从此,他不仅不反对我喝热水,而且在其他法国人问同样问题的时候,还急着用我教他的理论帮我解释,我呢,则在一旁静静地看他装逼。
(二)
确实,喝热水的习惯是我们从小养成的。在家我们喝热水壶里或饮水机里的热水;去亲戚家做客或者去饭馆,也都有热腾腾的茶或开水。后来进了大学,一毛钱可以打一壶热水,去教室上课或者自习的时候就带上保温杯,不少学校的图书馆也有热水供应。工作之后,我每天早上起床都要先烧上热水,然后再洗漱,洗漱完了,先往杯子里倒上一杯开水凉着,以便在早餐前后享用,剩下的热水倒进保温杯里,带着去工作。
刚开始和小杜先生一起生活时,细心的他就发现我早上起来要喝热水。所以他起床后会主动问我:“你要烧开水吗?我帮你烧。”等烧好了,他会把热水递到我面前。那时,我真心感叹原来法国也有暖男啊,瞬间被他的细腻贴心感动了。
可是好景不长,事实证明他和全世界的大多数男人一样,追求期的优良表现那是带着追求的目的的,一旦追到手之后就懈怠了。后来,他烧热水没有以前烧得那么勤快了,当初的主动要求变成了被动接受。“亲爱的,你能帮我烧一下热水吗?”我礼貌地请求道。“好的,宝贝。”好在,只要我开口,他还是不敢拒绝的,只能无奈地去厨房帮我烧。
(三)
一个工作日的早上,我和小杜先生一起出门。因为我收拾得比较慢,他担心上班迟到,已经开始催促我了。快出门的时候,我发现没烧热水,可我怎么能出门不带保温杯呢?于是一边手忙脚乱地去烧,一边理直气壮地抱怨:“你怎么没给我烧热水?”他在烧水壶旁边焦急无奈地等着,“咕噜噜,咕咕噜噜”,只等水烧开了,烧水壶“啪”的一声,自动断电。然后立刻拿起保温杯,帮我接上大半杯自来水(冷水),再倒上小半杯开水,把水温调到不冷不热、马上能喝的程度再出门。
看着他那娴熟的操作,我又悲又喜, 悲的是我以为他在等我的间隙会顺便把热水烧上的,看来我是高估了他的主动性;喜的是和他生活了那么长时间,总算是把他“训练”出来了。以前不赶时间的话,他会先尝一口,看看水温是否合适,如果太烫了,就先倒出一部分,再加点自来水;如果不够温,就倒出一部分,再加点开水。俗话说:“熟能生巧”,不知从哪天起,他的“技术”已经达到了不用尝就能调出合适的温度的程度。
之所以要把水温调好,是因为我的保温杯保温效果实在是太好了,当天晚上烧的水,第二天早上还是热的。所以刚开始,我倒满了热水后,发现一天都喝不了几口——太烫了!真的是“热水救不了急渴”啊,而且喝得太烫,对胃也不好,加上后来发生的几次“热水事故”,我们终于在吸取了多次经验后,推出了“热水+自来水”的组合。
(四)
第一次被热水困扰是刚来法国不久的时候,那时我每天都带着我的新保温杯去上法语课。班上同学来自各个国家,但除了我这个中国人之外,没有人喝热水,所以他们看到我的保温杯时,总会好奇地问我这是什么,里面有什么,为什么要喝热水等等。
有一次上课的时候,我照例把保温杯的盖子打开,放在桌上,以便让开水自然冷却,这样就不用等到喝的时候再吹了。没想到等我课间出去再回来时,发现好几个同学围在我的座位上。走近一看,大家正帮忙用纸巾擦拭桌子、椅子、书本什么的。原来有位男同学在玩的时候不小心把我的保温碰倒了,洒了一桌子的水,而且桌上的书本、文具都湿了。他看到我回来了,连忙抱歉地说“不好意思,不好意思”。
这样的事情发生了不止一次,有时候是别人弄倒的,有时候是我自己。后来那位“闯祸”的男同学只要看到我的杯子是打开状态的,就会过来小心翼翼地帮我盖上,他说他怕再次把我的杯子碰倒。我知道他是开玩笑的,可心里却挺不好意思的,因为我的特殊“习惯”,给大家带来了不便。
(五)
还有一次“事故”是在车上。我口渴了,便拿出保温杯喝水。可是,水还是烫的,我只能一边吹气,一边小口小口地喝。没想到这时小杜先生一个刹车,我身体一晃,杯子里的水洒出了一半,呛得我满嘴、满鼻子都是,而且衣服上、座位上都湿了。我大叫一声“啊”,小杜先生转头看着我那狼狈的样子,哈哈大笑。
我一边感受着温热的水从小巴流向脖子,又渐渐流进衣领,一边气得大骂,说他故意刹车的。他笑得眼泪都快出来了,喘着气说没注意我在喝水。看他笑得那么得意,像是恶作剧得逞了的样子,我说:“你再笑,我就把剩下的半杯水往他身上泼过去,让你感同身受一下!”他看我气势汹汹的样子,知道我是真生气了,才想着拿餐巾纸给我擦,一边擦还一边忍不住地偷笑。
因为这事,我给他狠狠地记下一笔仇,半天没理他。后来在车上喝水的时候,我就格外注意,提醒他开慢点或者等红灯的时候再喝,而他,还经常拿上次的事取笑我,说:“你还记得吗?那次你喝水的时候,我一个刹车,你洒了一身,还跟我生气呢。如果你喝矿泉水,刹车也没事儿,因为瓶口小,洒不出来。”我白了他一眼,“反正热水我还喝,洒了,算你的!”
(六)
我和小杜先生有一段时间住在公公婆婆家。他们家的烧水壶平时都放在橱柜里,很少用,只有偶尔喝茶时才用,因为他们喝咖啡比较多,而且有咖啡机。但我习惯了早上起来喝开水,而且一天要烧好几次(他们没有热水壶),所以我住在那儿的时候,烧水壶每天都放在厨房的桌子上,以免拿进拿出不方便。后来我们走了,烧水壶也就静静地待在橱柜里,没人用了。等我下次去婆婆家时,再把它拿出来。可以说,从烧水壶摆放的位置,就可以知道我在不在婆婆家了。
另外,他们用餐前,每个座位上都会准备好盘子、刀、叉和水杯,再接上一大壶自来水放在中间,谁要了自己倒上。我以前没有吃饭时喝水的习惯,再加上我不想喝冷水,所以每次我的杯子都是空的、干净的,吃完饭后又直接放回碗柜里。后来我干脆跟他们说不用给我准备杯子了,他们一开始并不习惯,总是给我准备,渐渐才习惯不在我的座位上放水杯。有时候在餐桌上我确实想喝水,也是拿我的保温杯拿喝。可以说,我和我的保温杯形影不离,有我的地方就有我的保温杯。
(七)
可就是对我如此重要的保温杯,有一天却被小杜先生弄丢了。他答应圣诞节的时候给我重新买一个,当作圣诞礼物,可是那时离圣诞还有一个多月呢。在家的时候还好,可以烧开水,但也不能一天烧十次八次的吧,更何况我们那时住在公公婆婆家。于是,我只能和他们一样,偶尔喝喝自来水。
有一天我去图书馆,本以为那儿会有一个临时卖可丽饼(crêpes)和饮料的车停着,可以解决午餐和水的问题,但那天不知为何,那辆车却没来。图书馆离市中心还有一段距离,而且附近也没有什么店铺,可我半天没喝水,实在渴得很。于是我就发信息跟小杜先生抱怨:“我好渴啊,这么多人的图书馆,连个卖水的地方都没有!”没想到小杜先生回到:“卫生间有自来水啊,你如果渴了,可以去那儿喝。”什么,让我去卫生间喝自来水?我才不去呢!“这没什么的,我们都这样。”
虽说要“入乡随俗”,可我还是有些难以接受这个习惯。直到后来我在卫生间亲眼看到有人很从容地拿着水杯在卫生间接水,还有人洗完手低下头对着自来水龙头直接喝,我这才勉强用手接水喝,毕竟太渴了,也顾不上那么多了。
等到圣诞节的时候,小杜先生果然送了我一个高颜值的保温杯。只是那时的我,经过一个多月没有保温杯的日子,对开水的依赖程度已经大大降低了,也渐渐适应了喝冷水,而我的身体也并没出现任何异样。曾经固执地以为离不开热水,原来也只是执念而已。
一个小小的喝水的习惯,恰好反映出我们对待两种不同文化的态度。当热水遇上冷水,最好的方式不是一味地排斥,而是在彼此尊重的基础上,慢慢适应。倘若能将两者融合起来,不冷不热,不温不火,那才暖胃又暖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