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的灵感来源于蓑依老师的新书《你要元气满满,也要人间清醒》的第二篇:Hey,在背后说我坏话的女孩,看完这篇文章太有同感了。我讨厌说别人坏话,也不喜欢听别人说其他人的坏话。
这大概就是我为什么从小到大朋友一直都不多的原因吧,但也不是很在乎,毕竟不同频的朋友,多在一起1秒,都觉得难受。
考大学的时候,第一次失利,没考上本科,在市里的第二好的学校复读了一年,那是妈妈陪读2年后又再一次的入驻宿舍的一年,其实我是不喜欢与很多女生住在一起的,我觉得容易是非多,而我又是有点男孩子性格的人,不喜欢搞女生的那点小心思。
住宿的前半学期里,一切都还风平浪静,大家都每天早出晚归,每天除了上课就是刷题,到了后半学期不知道为啥有些东西居然在慢慢发酵,宿舍里的其他几位伙伴经常说我对铺女孩的不是,说她胖说她身上有味道之类的,而我只会回一句:我不知道哎,还好吧。
时间一长,大家也能感觉到我的不入围,而我也从来没有想过要入围。后来我和对铺的那个女孩说,要么下学期我们搬出去住吧,这样还可以有更多的私人空间可以看书,后来我们就都搬走了,和宿舍的这些人也没有了任何的来往,觉得也没有必要。
学校里搞小群体似乎是一件很“常见”的事情,后来步入大学,我觉得自己很幸运,落在了一个氛围很好的宿舍,至少我觉得还是挺欢乐的,至少对我没有什么敌意,但在这些欢乐里也有很多的故事。
到了大二的时候,我们宿舍的人和隔壁的宿舍也玩的挺好的,只有后来不知道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她们和隔壁宿舍发生了撕扯和谩骂,那个时候我经常早出晚归的出去学英语,对她们的这些事情也不过多追问,只是有一天晚上回来,室友跟我说以后少跟隔壁宿舍玩,我当时刚回来,一脸懵,就问了句:为啥呀?发生了啥事吗?
几位室友就开始了漫长的诉说之旅。我听完没有发表任何的言论,只是觉得这是一场没有意义的征战,把对方说的再难听,坏话说穿,我们以后都不可能会有多大的机会在一起,就像大学我们曾经玩得还不错的几位室友,如今分散四处,过着各自的生活,只是偶尔看到对方的动态会评论一句。
出来工作后,对这种说坏话的感受更加明显,公司里的勾心斗角不亚于古代的宫斗剧,听说尤其是在大厂,但其实我没有遇到这些东西,可能我运气比较好吧,每到一个工作环境大家都挺照顾我的,又或者我这样的性格,独来独往习惯了,每遇到这样的事,我都选择了自动屏蔽。有事您吩咐,没事别找我。
今年也是因为先生创业的原因,出来和其他两位朋友住在了一起,他们比我们年长,既是情侣,也是工作伙伴关系。住在一起还没到2个月,我其实已经很不喜欢了,主要除了工作的事情,女士还是时常拉着我和先生讲她对象的小话,从她的话语里,我丝毫听不出她对伴侣的信任感,我不能理解的是,你在一个外人面前把自己的对象说的一无是处对你有什么好处吗?
但无论她说了什么不好的话,她依然会为他付出很多,花很多的钱。这可能也是我特别嗤之以鼻的地方吧。你不喜欢对方,却还要把精力放在对方身上,可谓得不偿失。我不喜欢的东西,我会自动的远离,但我不会说什么,因为觉得没必要。
这些年,因为我不参与群体的这种“小话”活动,让我失去了很多的朋友,但我觉得一点都不可惜。反而在这样的过程中,我拥有了无数独处的机会,我更加找到了自己,也变得更加的中庸。感谢你,那个一直不说别人坏话的女孩。
正如蓑依在文中所说:过得好的、过得优质的、过得奋进的人,哪有时间去扯这些没用的东西;只有无所事事的、过得不开心的人,才会把精力放在别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