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蛮子
01
近日,一位老领导赠送给我一套蒲剧《枣儿谣》CD光盘。
平素不多看戏剧,但听说《枣儿谣》曾赴京演出,反映强烈,火爆京城。出于家乡人的好奇心,我利用周末连续看完了上下两集。
打开电视,第一幕就扣人心弦。我的心随着剧情变化,时而提起,时而紧张,与剧中人物同悲同喜,数次眼泪汪汪;剧终时,我仍思绪万千,沉思良久,一时竟忘了关闭电视。
02
新编大型历史题材剧《枣儿谣》,源于清代山西稷山吴城村村民吴绍先的真实事迹。
全剧以吴伯宗步行三万里、途经十七省、历时十八年,寻找幼年被人贩子拐卖的两个兄弟为主线,讲述了他为了寻找兄弟,跋山涉水、沿街乞讨、受尽欺凌、冻残身躯,终于找到兄弟,却付出了生命代价的故事。
康熙皇帝钦封吴伯宗为“大清义民”,并赐其金字御匾“兄弟孔怀”。
礼部尚书李光地著文《纪吴伯宗寻弟事》,高度赞扬他的“孝悌”精神。
文渊阁大学士陈廷敬为他写了76韵五言诗,称赞他“力田之夫,犹有唐尧虞舜之风”。
1923年,时任山西督军兼省长阎锡山得知此事后,也为吴伯宗的义举所感动,命令为其树碑、雕像、建亭,以示褒奖。
至今,吴伯宗的石碑和坐像还矗立在稷山县青龙寺博物馆。
《枣儿谣》彰显了主人公至仁至义的手足情怀,唱响了一曲感天动地、催人泪下的亲情悲歌,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03
从古至今,有很多关于兄弟情深,兄妹谊长,手足相惜,同胞相扶的故事传为嘉话。
《三字经》中记载了“融四岁,能让梨”的故事。
父亲让孔融分梨,孔融挑了个最小的梨子,其余按照长幼顺序分给兄弟。
孔融说:“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梨,大梨该给哥哥们。”
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又问:“那弟弟也比你小啊?”
孔融说:“因为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应该让着他。”
孔融让梨让我们看到了兄友弟恭的谦让美德带来的和谐。
而宋代苏轼、苏辙兄弟手足情深的故事更是传为美谈。
苏轼、苏辙兄弟,同时考中进士,步入仕途,宦海茫茫,身不由己,聚少离多。
有一年中秋节,苏轼感慨六年没见到苏辙了,便作诗《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我们现在用以寄托爱情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其实是寄托兄弟情谊的。
人们常把兄弟之情比做“手足之情”,这个典故就是来源于苏氏二兄弟的故事。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下大狱时,其弟苏辙写下了《为兄轼下狱上书》:臣窃哀其志,不胜手足之情。
作为弟弟,他宁愿以头上乌纱帽和自己前程换兄长性命无忧。
苏轼在狱中因担心自己不久于人世,写诗与弟弟子由道别曰:
与君世世为兄弟, 更结来生未了因。
后来,苏辙被兄长牵连从一方大员被贬为小小酒监,且五年不得升调,他也无半字怨言。
苏轼去世后,苏辙在兄长的墓志铭上写到:我初从公,赖以有知。抚我则兄,诲我则师。
04
无独有偶,国外也有兄弟礼让的佳话。
从前在以色列住着两兄弟,哥哥已经结婚有了妻儿,弟弟仍旧单身尚未成家。两人都是种田的庄稼汉,父亲去世之后共同继承家产。
收成的苹果和玉米均分为二,纳入各自的仓库当中。到了夜里,做弟弟的心想,哥哥拥有家累负担较重,就将大量农作物暗地调到哥哥的仓库里。
反之,做哥哥也在想,弟弟尚且单身,必须要为将来预作打算才行。因此哥哥也趁夜里偷偷将自己的部分收成搬入弟弟的仓库中。
第二天清晨,兄弟两人起床之后各自前往对方的仓库查看,发现里面的作物存量仍与昨日一样未见增加。
于是当天夜里和次日夜里又再相互重复搬运,如此这般持续了三个晚上。第四个晚上,就当两兄弟彼此将农作物搬往对方的仓库途中不期而遇,这才知道两人居然用心一致,都在为对方着想。
见此情景,兄弟两人不由放下手中农作物,互拥而泣。
05
同一棵大树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纵观历史,兄弟反目成仇,争权夺利,手足相残的例子也可以信手拈来。
古代的皇位之争更是无亲情可言,大名鼎鼎的唐太宗李世民为了争夺皇位而弑兄。
而民间广为流传的反映曹丕和曹植本亲兄弟手足相残的七步诗,则成了兄弟情谊的反面教材。
曹植少年时聪明,出口成章,下笔千言。曹丕当了皇帝以后,怕曹植威胁自己的地位,想迫害曹植。有一次让曹植在七步之内做成一首诗,否则就要把他处死。
曹植应声而起,没走到七步就做了这首诗:
“煮豆燃豆萁,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植把自己比喻成锅里的豆子,把曹丕比喻成锅下面的豆杆。豆子和豆杆本是生长在同一根上,现在豆杆却在锅下面燃烧,煎熬锅里的豆子,而锅里的豆子无力反抗。
曹植用这个比喻,暗指曹丕我与你是亲生兄弟,应该是骨肉情深,真诚相知,但现在却是骨肉相残,表达了内心的悲愤。
06
现实生活中,我见过的兄弟姐妹因为赡养父母、继承遗产、分家析产,或者因为一道院墙、一个水道反目成仇,恶语相向甚至拳脚相加,直至对薄公堂的例子俯首可拾。
而有矛盾的兄弟,曾经都亲密无间,最终却渐行渐远。纵观中国万千家庭,这都是现实存在的情况,也是很无奈的事情。
颜之推在家训中曾对手足兄弟由亲渐远的状况做了分析:
兄弟者,分形连气之人也,方其幼,父母左提右挈,前襟后裾,食则同案,衣则传服,学则连业,游则共方,虽有悖礼之人,不能不想爱也。及其壮也,各妻其妻,各子其子,虽有笃厚之人,不能不少衰也。娣姒之比兄弟,则疏薄矣。
兄弟,从小呼吸着同一个母亲的气息。小时候,父母左手拉一个,右手牵一个。这个扯着母亲的衣袖,这个抓住母亲的裙摆。吃饭的时候,都是在同一张桌子,都夹同一个盘子的菜,母亲喂饭的时候,用的都是同一个饭碗。哥哥穿过的衣服,会传给弟弟传,哥哥用过的课本,会传给弟弟用,就连平常嬉戏玩乐的地方,都是同一处。这种极深的同根手足情义,即使相互之间发生吵闹矛盾,最终还是会爱着对方,关系并不会衰减。而到了各自成家立室,生儿育女,即便是关系再好,再忠诚厚道的人,兄弟之间的感情都免不了日渐淡漠。
造成皇室内部兄弟之间反目成仇的一般是权位之争。这种争执大到突破了传统的血缘关系能够维系的程度,最终造成同胞兄弟反目成仇、刀戈相见、你死我活、争夺皇位!
而普通家庭中兄弟之争无非是一些小的利益之争、情感之争、琐事之争。斤斤计较,争多论少;你不敬我,我心无你;我干活多,你奉献少。有时,妻子多语,儿女夹杂,他人蛊惑,矛盾升级,一发不可收拾也!
那些手足情深者,大多互相谦让,不计个人得失。孔融让梨,演绎一下,实为让利。梨有大小,大梨乃大利者,小梨乃小利者。
传统文化有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其中的“悌”专指兄弟关系。
“悌”字是一个“心”字,跟一个弟弟的“弟”组成,心在弟旁,表示哥哥对弟弟妹妹的关心;心中有弟,就是兄弟间彼此诚心友爱。兄弟和睦,妯娌和气。兄长爱弟弟妹妹要像爱护自己的子女一样,弟弟妹妹尊敬兄长要仅次于父母。所以古人讲:有父从父,无父从兄。
07
有人说,兄弟姐妹是半辈子的朋友,父母在,兄弟是一家人,父母不在,兄弟姐妹就成了亲戚。
其实,除了父母子女,这个世界上只有兄弟姐妹与你还有血缘关系。
父母在,兄弟姐妹一起吃饭,一起过节。父母不在,兄弟姐妹仍然是个大家庭,互相撑腰,互为后盾,互扶互助,手足情长。
《弟子规》第三节是“出则悌”: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记得有人说过,不孝顺父母,与自己兄弟姐妹都处不好的人不能交朋友。有些机关招聘、提干,也把孝敬父母、兄弟和睦做为考察条件之一。
的确,和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人都斤斤计较,与其他朋友还能大度、和睦?
过去兄弟姐妹多,三十多年的计划生育,独生子女多了,兄弟姐妹少了。随着二胎政策放开,兄弟姐妹逐渐多起来。
无论何时,珍惜手足之情,于你、于他,于父母、于社会都是一大幸事。
一位禅师曾经写过一首描述兄弟情谊的诗词,这里与大家共享:
同气连枝各自荣,些些言语莫伤情,一回相见一回老,能得几时为弟兄。弟兄同居忍便安,莫因毫末起争端,眼前生子又兄弟,留与儿孙作样看。
各位亲们,如果同意我的观点,欣赏我的文字,请在文章后面❤处点击或在“赞赏支持”处点击,欢迎关注作者个人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