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问我最敬重的人,我会告诉你是“先生的父亲,我的公公”;
如果你问我为何总是充满激情和斗志,我会告诉你榜样的力量;
如果你问我为何总是在学习,我也会告诉你榜样的力量。
公公出生于1943年,为了证明自己“年轻”,目前还胜任在建筑行业总工的岗位上。
公公初中毕业,年轻时从事乡村教师职业,是完小教师队伍里的模范。
上世纪70年代,随着结婚、生子、分家,教师微薄的薪水难以让家人填饱肚子、还清债务,于是转行自学木工,成为三里五村有名的细木工,凡是谁家有婚嫁的事,都以公公做的嫁妆为喜。
上世纪80年代,随着更多的人从事细木工行当,公公为了给妻儿老小更好的生存条件,远赴青海谋生存,从年头干到年尾。并且,一边在建筑工地做着细木工的工作,一边挑灯夜读学习《土木工程》。对于没有高等数学和物理基础的人来讲,自学《土木工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从搞明白知识点到能看懂图纸,熬了无数个夜晚;从看懂图纸到准确放线,又熬了无数个夜晚(场外音:你从不会到会,是没人乐意为你买单的;想让自己备受尊重,就不要占老板便宜)。从此成为了老板的得力干将。
真正的人才,不用包装,人尽皆知。
本家的叔叔雄心勃勃要去建设北京,缺看得懂图纸又靠谱的技术大拿,三番五次奔赴青海,力邀公公入伙。公公重情重义,不舍得离开给自己机会的老板,更不忍心拒绝同门本家,最终宗族情义让他离开青海,加入到首都建设的大潮里。由此至今,兢兢业业的跟随本家两代人任职总工,从无想过自己另起炉灶的念头;由京城转战至大兴(那会还是北京的郊县)至洛阳栾川至郑州......
2000年暑假随先生(那会还是男朋友)去大兴看公公、婆婆,公公每天遛弯的路上都在背字根,想要学会用电脑。2002年的某一天,公公打电话说学会了打字,并问我word里的几个问题。此后两年的电话或者见面时,公公都会有准备好的问题等着,呵呵......
晨起、晚饭后遛弯,是公公坚持了几十年的习惯,不关风雨、不关春夏秋冬。
身边有如此长辈,怎么可能不自律、不学习、不奋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