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空气”是日语中的一个说法,其本质是“察言观色”、“看人脸色行事”。阅读空气,根据气氛做出合适的反应,有眼力,在日本社会中早已成为人人必备的生存技能。
如果一不小心说了不合时宜的话,做了不恰当的举动,就会被周围的人嘲讽为「KY」。KY是“空気が読めない(不会阅读气氛)”的罗马字首字母缩写,用来挑剔由于不懂察言观色,说出令人不愉悦的话,或做出让氛围变尴尬的行为的人。
这个夏天,迎来了一部超高口碑日剧《凪的新生活》(又译《风平浪静的闲暇》),7月19日TBS首播,目前刚更新2集,豆瓣就已开出9.4的高分。这就是一个关于随时随地察言观色的社畜,在被朋友和男友出卖后,辞掉工作放弃恋爱追寻自我的故事。
黑木华所饰演的大島凪,是一个日剧中常见的容易被人欺负的年轻职场女性,她处处试图理解氛围,有自己的姐妹小团体,还有一个堪称“王牌”的高人气男友我闻慎二(高桥一生饰演)。
不幸的是,靠着顺应气氛和讨好他人得来的东西,一夜之间就被戳破。因此导致过呼吸而在公司昏倒之后,她决定不再看他人眼色,重新审视自己,开始新的生活。
熬夜刷完两集,我当即打算也加入追剧大军。
一方面为着黑木华和高桥一生扎实可看的演技,另一方面,我也想知道在追寻自我这条路上,还能玩出什么花招。
文化与规则
我们都知道,以儒家学说为宗旨的东方文化,千百年来贯穿始终的就是一个“和谐”,其中首要面临的就是“人与人的和谐”这一命题。日本将这一命题充分发扬光大,创造出无数规范和准则,让人们照着标准化的模式行事,以达到全体和谐的社会状态。
的确,在诸多方面日本社会都讲求一个“和”字,仅从其语言的表达方式上就可知一二:真正想说的话,永远藏在没说出口的那半句当中;几乎很难使用“我爱你(愛してる)”来表达感情,一个“好き(喜欢)”就解决问题;说话常常不讲主语——“没错,这件事并非我认为的,而是大家普遍这样认为的”;甚至在吵架的时候都不忘记使用高级敬语!如此暧昧不清的语言,也恰恰说明他们总不愿将话说得太过绝对、明显和主观,总希望对方共同参与对内容的理解,以求和谐。
语言最能体现一国人民思维方式和性格。日本文化中所表现出来的含蓄委婉,让他们根本说不出负面的词语,也常常将真实的意图隐藏在言语之外。
人人这样的婉转和隐忍,也就造就了人人都务必遵循框架内的和谐原则的规范。文化促进规则的制定和完善,规则又进一步强化文化在其中的影响力。
如此这般,生活在当中的人,个个都得倚靠“看人眼色”来采取行动,不能掌握这项技能的人,很自然地就被边缘化。
阅读空气与创造空气
然而规则总有失效的时候。对少数觉醒的人,或者说开始质疑这个庞大“社会故事”并着手反抗的人来说,向“忠于自我”转变成为了他们当前的目的。
大島凪作为本剧最核心的人物,相信整个故事都将围绕她个人的转化来展开。她曾经为了显得合群而不得不掩藏真实的自我,在小团体中假装合得来,也为其他人是否带自己一起玩而焦虑,为了留住男友而假装形象勉强维持关系,如果这一切表面的和谐不被撞破,她或许永远走不出“破釜沉舟”这一步。
她是阅读空气的受害者,一方面她行动上遵循着集体对她提出的要求,另一方面她又因无法彻底扭转内在的真实感受(总感觉呼吸不上来)而满足不了这项规则。一个笨拙的人,无论怎样讨好顺从,都无法获得接纳吧?
于是,她只好选择出走,去一个全新的地方寻找自己。
在大島凪的另一面,是她的男友我闻慎二。与大島凪截然不同,他备受同僚们的喜爱和追捧,能够轻而易举带动气氛,化解尴尬,替自己制造优势立场。怎么看他都不是一个对气氛的解读感到苦恼的人。
同时,他又以一个“渣男”形象赤裸裸出现在我们眼前:在朋友面前大肆吹嘘和女友保持关系仅仅是因为“她那方面还算厉害”,不光不公开女友身份,连女友昏倒后都不闻不问。
本以为这就是个作为大島凪彻底的对立面来反衬她前后转变的功能性存在,直到第一集的末尾,他崩溃大哭地走向车站,说出那句“我真的好喜欢她”,我才发现,或许他也是空气阅读的受害者,恐怕比大島凪受害更深。
试想,什么样的情况下,我们需要主动创造气氛?当然是在无法忍受尴尬和冷场,无法接受“不顺利”和“不通畅”的情形下。带动氛围,恰恰是因为太依赖貌似和谐与顺利的场面,只要状况稍有移位,整个人就会立即陷入失控。
为了活跃气氛而拿自己女友的话题来调侃;为了顾忌朋友的心情而掩藏自己的目的;为了巩固自己向来的优势地位,靠一张毒舌践踏一切。这哪里是创造氛围,根本是彻底被氛围绑架。
一端是被动地阅读空气,一端是主动地创造空气,在这二者之间,或许有着巨大的空间,需要我们去寻找平衡点。
悦纳自我与讨好他人
为了不被群体嘲笑,大島凪每天花一小时拉直头发,为了不使男友讨厌,即便再多不情愿,也不说一句难听的话。出于被动承认了群体对“美”、“优秀”、“幸福”等事物定义的原因,她只得通过改变外在形象、掩饰真实感受来获得认可。
在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自尊体系的情形下,他人的评价和判断,会时常影响我们对自己的价值认定:夸奖我,就感到满意;崇拜我,就感到成功;嘲讽我,就自我怀疑。最终被群体驯服,走向人的异化。
摆脱这种状况,第一步也许就是尝试接受真实的自我,悦纳自我。
我们很欣慰看到大島凪在这条反抗的道路上,首先剥去面具,抛弃直发夹板,恢复天生自来卷的头发,暴露了真实的自我形象。不再为获得别人的好评而强行改造自我,证明她还没有彻底演化成群体的小狗——逃离一切令人窒息的氛围,畅快呼吸。
在真实的自我下,我们就能遇到真正的帮手。
大島凪在搬到陌生的乡下后,以“真我”与几个完全不同的人相遇,独居老婆婆的生活给了她希望,邻居小女孩喜欢上她毛茸茸的头发,看起来坏坏的男人让她开始脸红心跳担心恋爱的齿轮是不是又要转动起来……
“ありのままの自分で”大胆地不讨好地去生活,反而收获了喜爱与尊重。
在日本这样典型的集体主义社会,人人都不愿拖集体后腿,都不给别人添麻烦,害怕成为集体的歧视对象。
然而日剧却通常都乐于探讨这类内在价值层面的议题,社会规则对人的驯化,人与人的关系对自我意识的影响,人如何冲破集体规则完成反抗实现自我等等。
不管在东京街头有多少人穿着相同款式相同色系的风衣,但围绕“人”的终极追求,这个国家的人们仍然没有放弃解剖自身,放弃求索。
银幕放大我们的缺失,增强我们的理想,让我们看得更清楚。任何人都有过自我欺骗的瞬间,也有过身不由己被操纵的时刻,而这部剧中女主角破釜沉舟的试验,是否也在告诉我们,只需要一点点勇气,就能寻回自己?
在满足别人与满足自我之间,怎样寻得平衡?人到底应该为着自己而活,还是为着别的什么?是否每个人都有权力主张自己不容收买?思考这些,不过是为了某天当我开始追问“生存的意义”,不至于哑口无言,依然站立得稳罢了。
银幕的归了银幕,现实的归了现实。
实际生活中,不管忠于自己有多难,至少我们可以试着像大島凪对乌拉拉酱所说的那样,就拿着自己现有的东西花点心思去玩呀~
投入于现有的“真实自我”与“真实环境”,尽情享受空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