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诗不成唐,无唐不成诗
在中国文学的圣殿里,站着两排神祇,一边是唐朝诗人,另一边其他朝代的诗人挤在一起。
离开诗人,唐朝平淡无奇;因为唐诗,唐朝无与伦比。
-《无诗不成唐》
(三)张若虚春江上赏月、李侠客劝大盗洗手
《春江花月夜》,最早收录于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乐府诗集》为人熟知,从小就出现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上,其中收录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篇,比如木兰辞,比如孔雀东南飞。
张若虚凭一首《春江花月夜》,足以笑傲唐朝。其中几乎句句经典,随便摘两句,“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都是上上之作。
可是这样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神来之作,却在各种唐诗选集中无甚踪影,连唐诗三百首都未收录。这是为何呢? 很有可能跟这首诗的体裁有关。我们知道,初唐格律诗一出就奠定了其在文坛的地位后面几百年,几乎是格律诗一统天下,虽然李白、白居易等都写过优秀的古体诗,但总的来说还是五言七言更脍炙人口一些。
另一个原因,可能跟唐朝的风气有关。前面说过,唐朝文人的最高理想,就是考进士。进士不限年龄,可以重复考,很多人从年轻考到白发苍苍,考中之后往往得意之极,“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包括唐朝的皇帝,都很重视进士考试。金榜题名就是登龙门,可谓万般皆下品惟有进士高。而张若虚就不是进士,他是扬州人,做过兖州兵曹,兖州在山东省,兵曹就是负责招募士兵的官员,也叫参军,著名的边塞诗人岑参也是参军官职。张若虚有个朋友,就是上节说的人生赢家贺知章,他们都是来自江浙一带,是“吴越才子”。他就比张若虚名声流传更广,很大程度是因为他的进士出身。
当然“春江花月夜”这五个字,是乐府旧题,非张若虚独创。只是他从美好的江月景色,写到了人生的短暂,不管是立意还是写意,都是一绝。因此有人说道,春江花月夜已经涵盖了所有和月亮有关的诗文,后来的咏月诗歌,鲜有能超过这首的范围。就连苏东坡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也没脱出。
第一节就说过,唐朝诗人有点像江湖之人,喜欢放歌纵酒,快意人生。这其中,还真有一个诗人,活出了侠客风范,他就是李颀。说是李颀在河南新乡做官的时候,有次遇上一伙江洋大盗,城里的捕快失手让一伙盗贼逃走,盗贼一伙一路跑出几里地,以为逃出生天,没想到前方小树林里,李颀早已等候在此处,盗贼首领对李颀的头脑和身手都大为佩服,恳求李颀放一条生路,李颀让他们留下偷盗的珠宝,以后金盆洗手。盗贼遂留下财物退走。
李颀是四川人,李白或者苏东坡的同乡(李白是剑南人,苏东坡祖籍赵郡,而李颀详细籍贯在这两地其中之一,不详)。李颀跟陈子昂一样,出生于富豪之家,小时候家财万贯,调皮捣蛋,还被送去少林寺学武。后来不知为何家财散尽,穷的只剩一只小狗还不离不弃的跟在身边。这之后他就发奋苦读,后考中进士。
李颀一生写下大量长篇,唐代总共就十几首长诗千古流芳,其中三分之一都属于李颀。最著名的就是《古从军行》,“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还珠格格里面,乾隆皇帝让小燕子背会了才准一同微服私访的古从军行就是这首啦。连清帝都拿来教女,可见这首诗在文坛地位。
有如此巨大的成就,不知为何,李颀却没得到相称的名声。我们从小熟知李白杜甫白居易,却不知李颀为何人。李颀同学文能称霸诗坛,武能行走江湖,即使在唐朝,也是不可多得的全能人才。不仅如此,他还性格豪放,交友甚广,王昌龄、王维、高适都是他的好基友。李颀就做了一年新乡尉,就辞去官职,住在洛阳“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看到李颀的生平,脑中想起的就是金庸的《侠客行》,李白也写过一首侠客行,“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用来做李颀生平注脚,再合适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