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味苦,性凉。
黄芩的中间是空的,肺脏中心也是空的,所以黄芩最善于清肺经气分的热,将肺热由脾转下通三焦,到达膀胱,以小便的形式排出。
黄芩颜色为黄色,黄色为脾色,故黄芩又善于清脾胃之热,由胃而下及于肠,治疗大便脓血之症。
又因为黄芩的颜色为黄中带点微微的青色,青色为肝木之色,因此黄芩又善于入肝胆清肝胆之热,治疗少阳的寒热往来之证(大、小柴胡汤中都有用到黄芩)。
黄芩中空兼能调气,无论哪个脏腑,只要是气郁化热的,用黄芩都能宣通;因为黄芩中空,所以又擅长清躯壳之热,凡是热邪伏藏于经络、散漫于腠理的,用黄芩都能消除。
治疗肺病、肝胆病、躯壳病,最好是用枯芩,就是中空的黄芩;治疗肠胃病最好用条芩,就是较嫩的黄芩中间不是空心的,也叫子芩。但是这两种都是黄芩,功能其实相差不会很大。
李濒湖说,曾有一人,平时非常喜欢喝酒,有一次患病小肚子绞痛,痛不可耐,小便淋漓涩痛,吃了很多药都不见效,而李濒湖用黄芩、木通、甘草三味药,煎服饮下,患者的病就好了。
张锡纯对此还有一段医按在后:黄芩治疗少腹绞痛,《名医别录》中曾经就记载过,由此可见古人用药审药的精细程度是后人无法比拟的。但是黄芩治疗的少腹绞痛,是因为热邪热气所迫导致的,并非是黄芩可以治疗所有的腹痛。并且需要知道的是,太阴证的腹痛是没有热证的,一定是少阳腹痛才会有热证。所以这又验证了张锡纯认为黄芩入少阳肝胆治病之说。
李濒湖还有一段他自己的医案:那年李濒湖二十岁,因为感冒导致咳嗽许久,加之操劳过度,最后导致全身骨蒸发热,皮肤就像火烧一样,每天吐痰都要吐好几碗,一直烦躁口渴,甚至连进食和睡觉都不行了。脉象六部脉全部是浮洪之脉,表示气分热盛。吃了很多柴胡、麦冬、竹沥等药物一个多月,病情越来越严重,那个时候都觉得自己肯定不行了,快要死了。
这时候李濒湖的父亲突然想到李东垣治疗像这种皮肤如火烧、烦躁口渴的病症,是属于肺经气分热盛,治疗方法就是一味黄芩汤,用来泻肺经气分之火。于是李濒湖的父亲便用黄芩一两,煎水一盅,一次给李濒湖服下,到了第二天身上的发热就已经消退了,并且咳嗽咳痰全部好转。所以说中医向来不是治疗慢病的,只要药证对应准确,效如桴鼓那是很正常的事。
张锡纯读完这两则医案,感叹道,黄芩真可谓是清气分之热的良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