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朋友,聊天时基本不吱声,安安静静地聆听别人说话,偶尔点点头表示赞同。
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朋友,请你一定要关爱他,他们只是怕自己招人烦而已,并没有恶意,他们甚至从来不主动连联系别人,生怕被别人嫌弃,他们叫做“低自尊者”。
什么是自尊?自尊是一个人对于自我的概括性评价,以及我们对于自己价值的判断。一个自尊感良好的人是敢于表达看法、寻求与他人联结的,就算自己的观点不被认同、不好笑、或者主动找人聊天时没有得到回复,他们的自尊感也不至于崩溃,不会感到无地自容的羞愧。
而低自尊者(low self esteem)对于自我有偏低的评价。他们很怕给别人添麻烦、惹人烦。觉得自己的需要、看法可能对别人来说根本不重要,他们更需要别人主动联系自己,可能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确定对方需要自己,或者说是对方不讨厌自己。
也许你很难理解世界上为什么会出现“低自尊者”这类人,觉得不可思议。但是我看到上面这段文字时感同身受,因为我就是其中的一员。在生活中,即使我微信通讯录里有600个好友,常常联系的也就三五只,剩余沉默的大多数,我只剩下在票圈给他们点赞来维系我们之间微弱的感情了;在工作中,我害怕失败,害怕自己的工作成功达不到别人期望,因为自卑,所以觉得自己技不如人,怕被别人嫌弃,所以又不好意思主动与别人交流,因此造成了拖延、迷茫、熬夜加班。这就是我作为一个“低自尊者”所面临的问题。
不愿主动联系别人,偶尔发一条信息给许久未见的朋友也是焦灼的等待回复,所以低自尊者为了避免这种等待被宣判的煎熬,为了避免想象中的失败,所以连尝试都不敢,我们形成了一种和别人很特别的相处模式,**“如果你来找我,我一定回复你,但我绝不会主动找你。” **
很多人会把我们误解为冷漠的、疏离的、不好亲近的,但其实这种疏离是我们不知如何是好时选择的一种防御。
为什么会有“低自尊者”人群,大概有以下原因,首先是童年时期缺乏稳定、安全的依恋,创伤会延续到成年后,不断地投射到与他人的交往中,我们不昂表达自己需要别人,甚至表现的像是“自己不需要联系他人”一样。其次是负性的核心信念让低自尊一直延续,童年的行为模式使我们对于自我、他人、和世界形成了一个坚固的、稳定的、深深扎于内心的信念,称之为“核心信念”,而低自尊者的核心信念就是“我很差”,所以我们会一直逃避与退缩、对自己怀疑和责怪。
我也希望改变自己,在这里提出了三个思路,你也可以一试。
- 记录自己的负性信念
把它们写下来,并且试着客观地审视。这些信念越具体越好,例如,“我认为我的朋友不喜欢我”,“我认为我发信息给Ta,Ta绝对不会回复我”。 - 寻找支持性证据反驳它
挑战自己的负性记忆,把负面想法变成问题:“朋友们真的不喜欢我吗?”,“Ta真的从来不回我的信息吗?” 然后试着寻找正性的记忆,去回答这些问题,可能你会发现,你远没有自己想的那么糟。 - 明白改变从来不易
不用逼自己去立刻改变,先要明白改变从来不易,尝试do something small. 一步一步的重建你开始敢于主动联系他人的信心。
如果因为低自尊,而导致我们失去了与他们的协作,失去了表达观点的勇气,失去了原本可以发生的一系列故事,那真是再得不偿失的事了。所以,从悦纳自己开始,了解自己的心理本质,一步一步克服,将低自尊的虫给抓出来,慢慢重塑你对他人的信任,和你对世界的热忱。
祝你成功,祝你由此开启一段不一样的人生。
“我假装无情,其实是痛恨自己的深情。
我以为人生的意义在于四处游荡流亡,其实只是掩饰至今没有找到愿意驻足的地方。”
—《坦白书》
参考链接
为什么我们总是在等别人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