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四川过湖南去, 靠东有一条官路;
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
——摘录沈从文《边城》片段
先生书里的边城,是一座沉默的城,从一开始到结束,似乎都在隐忍着什么;
而书里的翠翠姑娘,便成了这座城的化身,从恋上那个可以让她连做梦都能被他的歌带的很远的人开始,到祖父在雷雨夜去世,天保淹死,白塔坍塌后结束;
翠翠开始变的,越发的像这座城;
“也许那人永远不会回来,也许明天就回来”
一.
3月6日,天气阴
起了个大早,那天的家乡,似是笼罩在雾里,我向来所有的旅程都是临时起意,包括这次去边城,一决定好,简单收拾行李,约上好友,出发。
边城原名茶峒,地处湘黔渝三省交界处,"一脚踏三省"是它的代言人
文学大师沈从文的著名中篇小说《边城》更是把茶峒优美的风景、善良的风俗和淳朴的人情等融为一体,书里淳朴的翠翠姑娘牵动了无数骚人墨客的心;
近年来,为促进当地旅游文化,政府建起了34万级石头台阶组成的近万米沿河观光带。
如今茶峒旧貌换新,城内有吊脚楼,城边有河,河中有岛,岛上有林,林中有碑,碑中有文,在配上先生的书,早已成为闻名的古镇。
2005年,茶峒正式更名为边城镇;
二.
和朋友自驾游,一路上,海拔越渐越高,还途径了天险的矮寨大桥,我们十点出发,到达时,已是中午十二点,天气阴沉,雾气笼罩着古镇,天气让我有点扫兴,许是小镇感受到了我远道而来的心情,吃完午餐后,雾渐散去,景色竟慢慢的明朗了;
这个季节游客较少,街道上冷清古旧,顺台阶而下,便是闻名的万米沿河风光带;
酉水渡口有艄公戴着斗笠撑船而立,看到我们几人下来,远远的开始打招呼,我们租用了乌篷船,三月的天气,还未完全脱离寒冬,微风拂过河面,泛起层层涟漪,我坐在船沿上,和船家一搭搭的聊着天,这条河流水很清,两岸不似沱江畔,尽是商铺吊脚楼,船家说,沿着水流向下,过桥后,一条小水沟是分界点,过了水沟,便到达了贵州的地境,百闻哪如一见,跨过水沟后我兴致盎然的拿出手机定位,果然,我已在贵州。
逆流而上,船家有些吃力,我招呼小伙伴拿小船艄给船家帮忙,不一会,行驶到中心地带,两岸景色,便多彩起来,右岸是古镇,城垣逶迤,河水悠悠 ,沿江而建的吊脚楼已是各个古镇必不可少的风景线,河畔的垂柳,三月开春,已初露绿尖,正随风摇曳,垂柳下的石阶上,仨两姑婆正在捶衣洗菜,清水江上,群立的的野鸭意外成了一道风景线,四五渔民倚河而立,正放鹭鸶垂钓,好一副如诗如画的风景;
渡口在往上,对岸便是重庆洪安古镇了,河边的台阶上立着一座文革时期建的语录塔,塔身经历风雨洗涤玄色早已掉落,呈现出一种颓败的历史感
此刻回望茶峒,听着哗哗淌水声,凝神,山和天的倒影在水中连成一片,远处山岩上,先生 的题字苍劲有力---“边城”;
评论家司马长风曾说《边城》是“小说中飘逸不群的仙女”,而这古镇,便是仙女的化身。
游船在往上,便到了著名的三省分界立碑点,这个时候,怎么能少了张游客照呢
三.
游船到此处便已是终点,我们在上游古镇渡口下船,正对岸翠翠岛上翠翠的雕像立在中央,面容姣好,长辫子垂到腰际,黄狗蹲坐在她是身侧,顺着她的目光,她的神情似是喜悦中又带着急切,就像书里每个日落时分,她翘首等待着县城的爷爷归来般。
乘坐特色“拉拉渡”登上了翠翠岛
隔岛相观而立的是重庆的三不管岛,这座岛曾因地处三省交界处无人管辖而得名,通过连廊过桥,河边溪水石栎清晰可见,在往前,大佬二佬的石塑雕像便收人眼帘,船上大佬正起身向远处眺望,二佬则坐在大佬身侧面向山头高歌,他们的目光都朝着一个方向,那位魂牵梦绕的翠翠姑娘。
乘拉拉渡回到古镇后,一踏进茶峒北门老街,内心深处的欣喜莫名被提起,这里的吊脚楼、古屋不似那些过度开发的景区早已人去楼空,只剩空壳供人欣赏;
而这条老街上,生活气息扑鼻而来,幽深的小巷,穿插的电线,人们顺着古镇里的节奏生活着,安详的守护着这片天地;
古稀老人蹲在老式的电视机旁看着歌剧的声音,手工作坊里编织的细索声响,孩子们欢快的笑声,都融为一体,漂浮在古镇的上空
老街下面的河滩上,沿江便可欣赏边城真正古色古香的吊脚楼了,它们的脚没有深入水中,而是扎根在青石板的路面上;
很多文人墨客在此采风写生,用他们的笔描绘着他们心里的边城
古镇里平时人烟稀少,游客三两,但还是至今保持着每逢初五、十号赶集的习惯,他们把这叫做赶“边边场”,而每逢赶集日,茶峒都是特别热闹的,三省边界的各族人民三五成群,向茶峒汇集。
边城其他几大景点,,还是各有特色的
博物馆里陈列着南和苗族服饰、器物、古董等文化品,所谓书画馆则是放有刻印了沈老《边城》小说全文的一百块左右石板的陈列室,字体不一,我非书法爱好者,便也只是草草的走了个过场
还有保存完好的古镇城墙,太平开西征将士牌位,刘邓大军进军大西南宿营指挥所,清政府在边城设置的协台及练兵校场等;
古朴典雅的国立茶师(今茶峒中学),也是茶峒的一大特色
花垣三中原名国立茶峒师范学校,抗战时国军的一位统帅带来了一批学者创立了茶师,茶师旧址及很多建筑目前都在,音乐教室台阶也保留了下来,非常有意思
四.
到了茶峒,怎能不依据书里的印迹,寻觅白塔、石碾和船夫的坟呢?
沿着书画馆往左,穿过林静小道,途径书中的石碾,便可看到翠翠和爷爷居住的屋子,白塔耸立在半山腰,孤零零的,旁边杂草丛生,似是在低声诉说着书里的悲伤;
学着书里的翠翠在黄昏时分坐在家中屋后白塔下,看天空上的薄云,看渡口祖父忙个不息,听着夏夜傍晚的虫鸣,小黄狗在身侧围着打转,阳光很暖,日子很慢,一切似乎都很美好的样子
画风一转,闭上眼睛回味,跳到老船夫病逝的那个夜晚,雷雨交加,翠翠的哭声,伴随着白塔的坍塌,一塔一塔的,抽在每个游客的心房。
晚风过境,吹过树林,簌簌的树叶似是翠翠在轻轻吟唱,唱着她的思念,唱着她的哀伤
她心里的那个年轻人啊,还不曾回到茶峒来
沿翠翠屋往上,便是古镇观赏制高点的山崖,在这里可以俯瞰着整个翠翠岛和古镇面貌
行程到了这里,便也差不多结束了
临近傍晚,正是初春,茶峒傍晚的风沁凉,
你可以选择回程,亦可在临江的吊脚楼住下,吃饱了后撑着肚皮沿江踱步一圈,意兴阑珊
那些遍布在江边的吊脚楼,巷子深处斜挂在门口的小背篓;
淳朴友好的笑容,为你递过当地特色的那双布满褶皱的手;
伴随着你声声的鼾声,在你梦里,与你再重逢。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团火,路过的人只是看到烟;
余生很长,故事长满了天涯海角,一切美好,都是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