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臼(jiù)的名字由来
冰臼(jiù)是指第四纪冰川后期,冰川融水携带冰碎屑、岩屑物质,沿冰川裂隙自上向下以滴水穿石的方式,对下覆基岩进行强烈冲击和研磨,形成看似我国古代用于舂米的石臼。它是古冰川遗迹之一。
冰臼的三大特征是“口小、肚大、底平”。冰臼是冰川的直接产物。两三百万年前在巨厚冰层覆盖处于“封闭”和“半封闭”状态下,冰川融水沿着冰川裂隙向下流动时,由于冰层内有巨大压力,呈“圆柱体水钻”方式向下覆基岩及冰川漂砾进行强烈冲击、游动和研磨,最终形成深坑,这些坑极像南方舂米的石臼,因此称为冰臼。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冰臼是在2010年在北京发现的白龙潭冰臼。在贵州有两个地方也存在冰臼群。一个是: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的者密镇甲拉村一个叫干河的峡谷中,惊现了长约10多公里的古冰川遗迹冰臼群。另一个是:贵州省安顺市关岭县断桥镇和打帮乡交界处(懂扎冰臼),简称关岭冰臼。属于关岭县境内打帮河上游的一部分,全程8公里左右。整个河床全是石头构成,但由于在年代久远的过去被冰川运动,形成奇形怪状,形状各异的石窠,水塘。本文主要介绍第二个关岭冰臼,为方便粉丝们有更直观清爽地了解,全文共分四个部分展示其风貌。第一部分:冰臼峡谷风貌;第二部分:冰臼中形成的小瀑布群;第三部分:冰臼中形成的小水塘;第四部分:冰臼脸谱特写。
【第一部分:冰臼峡谷风貌】
冰臼的形成过程
古代冰川融化后,大量冰川融水(包括0℃以下压融水和0℃以上的冰川融大小不一的冰臼水)沿着冰川裂缝向下流,强烈冲击、研磨冰川下的岩石而形成一个个孔穴。由于冰川作用,在巨厚冰层覆盖的“封闭”和“半封闭”状态下,冰川溶化沿着冰川缝隙向下流动,在冰层的巨大压力下,呈“圆柱体水钻”方式,向下进行强烈冲击、游动和研磨而形成深坑,于是形成冰臼。
滴水穿石“钻”成奇观
如此奇特的“冰臼”是如何形成的?曾经年逾七旬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韩同林专程赶赴白龙潭,亲自下到坑底进行拍照、勘测。“当时延庆地区曾经覆盖着厚达千米以上的冰川,冰川融化过程中,水垂直落下来冲击巨石形成巨坑。”韩同林告诉大家,冰臼的形成,即古冰川融水沿冰层的表层裂缝,自上而下,以滴水穿石的方式形成滚流“水钻”,对下面坚硬的花岗岩石进行强烈冲击而成。“之所以叫做冰臼,是因为其具有口小、肚大的特点,酷似我国古代用于舂米的石臼。”“经过冰川融水携带巨大滚圆砾石的冲刷、研磨,小山的表面打磨得十分精密,摸起来光滑极了!”
【第二部分:冰臼中形成的小瀑布群】
冰臼的发现历史
在中国,冰臼的首次发现是在20世纪70年代,被称为中国地质学界石破天惊的重大发现。尤其是中国东部中低山区山脊山峰上分布的大量冰臼,堪称“世界奇观”和“天下一绝”。
20世纪70年代也仅仅是在黄山、庐山和西藏等地有过零星的记录,世界上也仅有北欧、北美、南极等地有所发现,2010年延庆巨大石坑被称为我国地质学界石破天惊的重大发现。中国最初对冰臼的研究是源自于西方,而最初翻译的名称就是冰臼。
【第三部分:冰臼中形成的小水塘】
冰臼的形态特征
冰臼平面上多数呈圆形、近圆形、椭圆形和不规则的形状。有的象葫芦,有的象梅花,有的象瓜子。
一般冰臼口稍小,中下部较大,底多较平或呈锅底微凹。形体“似臼”、“似盘”、“似盆”、“似匙”等。也有酷似“漏斗”、“交椅”、“板壁”、“龙爪印”等。
其中较深的冰臼多呈口小、肚大和底平特征。口部上缘带有缺口(或开口),缺口有大有小,有深有浅。一般臼口宽约0.3~2米,深0.1~2米左右。最大的直径达10.5米,深4.5米;最小的只有几公分,似一般钮扣大小。
第四部分:冰臼脸谱特写
冰臼的研究价值
1.对研究环境方面
小小的冰臼中蕴含着超强的信息,不但透露出全球气候演化的起点,还显示了生物适者生存与人类进化的原动力。从冰臼的形成,不难推断出距今二三百万年前的大冰盖时期,全球变冷,冰川覆盖。那时候的地球就像一个大雪球,突如其来的寒冷迫使人类必须寻找适合的环境迁移,而辗转到不同地域的人类,为适应环境变化,而不断发生改变,其中肤色就是一个重要特征。
2.对研究人类肤色方面
肤色是人类自身的保护色。当时,一部分古人类从冰川覆盖的山地迁移到平原,开始了在黄土地里的生活,于是在东亚尤其是中国华北地区形成了“黄土发育区”,古人类为适应滚滚黄沙和狩猎条件,逐渐产生了黄色的保护肤色;在北欧,由于南临地中海,古人类退无可退之时,只有努力适应极度严寒的“白色世界”,而冰雪的强烈辐射则使古人类肤色白化“成为白色肤色人种的原生类”。
在全球变冷之前,人类的肤色应该都是黑色。在中非,虽气温大大降低,但仍属于热带雨林发育区,昏暗的热带雨林中黑暗的环境使古人类保持了原本的黑色皮肤。由此可见,研究冰臼,对探索人类肤色的形成,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
3.对研究气候方面
世界各地冰臼群的发现,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学术意义。冰臼的形成,本身就是源于极端气候的变化所导致的,由此可见,当前全球频频出现的极端天气也不足为奇了。我们由此也可以推测,同时要有思想准备,未来还将可能会面临千年不遇的极端气候。
交通旅游攻略
一、交通方面
1.自驾车:自驾车在坝陵河大桥前面的关岭下高速经过断桥镇,前往打帮河,在大花地停车,徒步到下游后,司机可
搭便车到停车地开车到下游去接队友。
2. 乘车:可在关岭汽车站乘坐前往打帮乡的班车,在大花地下。徒步到下游后,搭车往返关岭县城的班车即可。
二、旅游小贴士
1. 部分旅游喜欢从下游往上游徒步,其实最佳的方式是从上游往下游徒步,走累以后,可以在下游品尝各种季节的时令水果补充体能(值得一提的是,目前贵州正在大力倡导发展山地农业、种植产业,关岭的红心火龙果也是很有名的,此外还有甘蔗、葡萄、樱桃等)。带帐篷去露营的旅游,还可以向当地农家购买土鸡来吃,那是极其美好的一件事情。
2.当然,途经断桥镇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买一包当地的柴火糊辣椒回去,自己食用或走亲访友馈赠都是绝佳的礼品。断桥镇的柴火糊辣椒是贵州仅次于老干妈的一个非常出名的辣椒品牌,当年鼎盛时期,去的时候稍晚可能还不一定能买到,因为现今高速公路的开通,才逐渐冷落,退化。观赏关岭冰臼,不带一包断桥柴火糊辣椒将是一件憾事!
3.为啥贵州这个高原地方怎么会有这样的热带水果呢?
原来关岭境内气候呈立体状,跨越南温带、北亚热带、中亚热带,主要以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为主,四季分明,热量充足,水热同季。境内12.5%的低热河谷地区有“天然温室”之称。累计年平均气温为16.2℃,年平均最高气温为16.9℃,最低气温15.4℃,雨量充沛,年降水量1205.1-1656.8毫米。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盛产这些热带水果的条件,不得不令人称奇。
4.关岭县名字的由来与《三国演义》
关岭县因关索岭得名。相传三国蜀丞相诸葛亮南征,部将关羽之子关索曾驻此地,广得民心,上人感之,遂称此岭为关索岭。其中《三国演义》当中的“一擒一纵“就在此地。孔明大败南蛮的三洞元帅后,又布下伏兵,让王平、关索诱敌。二人假装战败,引南蛮王孟获入峡谷,再由张嶷、张翼两路追赶,王平、关索回马夹攻。南蛮叛汉孟获抵挡不住,被魏延生擒活捉。但是孟获不服气,说:“我自己不小心,中了你的计,怎么能叫人心服?”诸葛亮也不勉强他,爽朗地放他回去了。
声明:以上内容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本文由“慧眼窥世界”发布,2017年12月0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