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为什么这次先把“实践结果”放在了最前面,因为事实如此,在护肤这一重大问题上我们经常是在实践中发现问题,不断摸索,最后才总结经验;而不是先思考问题,寻找解决方案,进而通过实践检验,说白了就是没有理论的指导,瞎整。(我说的是自己T~T)
实践结果
虽然我是一直是“三好学生”,但我记得上过的生物课也就三节不到,这直接导致了我对生物包括人是很无知的- 。-所以,我在美容护肤方面也是“十几年的小白”,从最初接触略有耳闻“听导购的”,到各种尝试看心情凭感觉“自己挑选”,期间我也下了不少美妆应用和购物App,看了各种晒单、评论、心得啦,心里疯狂长草,也会迅速拔草,但是始终不敢轻易下手,一半是懵懂,一半是怀疑。
过去用的是国产牌,购买渠道是大学校园专柜、屈臣氏、淘宝,上个月算是慕名跟风,从香港网购买的倩碧“三部曲”中的紫水和天才黄油,水含有浓重的酒精味,略刺激,欧美品牌一贯的风格;乳液是有油的,现在皮肤本身有点油,也不知道不适合,总之自己用得没太大感觉。
偶然和同事聊过一次后,我痛定思痛,决定自己先研究护肤吧,先从最基础的原理了解,再到系列产品,最后谈品牌。
问题描述
如何选购保湿类护肤品
不管是什么类型的皮肤,补水保湿都是护肤的重要工序,尤其在干燥的北京,干燥的秋冬季节,需要使用保湿霜;不仅是给肌肤补充水分,也是增强皮肤的自我保护能力;那么应该怎么选购保湿类护肤品。
结论报告
1、哪些成分是保湿的
保湿护肤品中的保湿成分可以分为两类,①水性保湿因子,有甘油、天然保湿因子、糖醛酸、胶原蛋白、水解胶原蛋白、维生素原B5、氨基酸等;②油性保湿成分,有荷荷巴油、小麦胚芽油、酪梨油、牛油果油、夏威夷核果油、杏核油、葵花油等。
水性的保湿因子可以补充肌肤的水分,但油性保湿因子的主要作用是调节湿度,保水和修复角质。
再从作用来分析,这些成分也有帮助
③营养素,包括蜂蜜、各种果酸(柠檬酸、乳酸、苹果酸),以及人参、海藻、银杏、大豆、椰子、绿茶等植物提取物,她们含有丰富氨基酸、维生素和其他能清楚自由基的多酚、黄酮类化合物等活性成分。
④吸水物,丙三醇、丙二醇、尿素、聚乙二醇、乳酸钠、粘多糖、硫酸软骨素、透明质酸等。皮肤屏障内的天然保湿因子(NMF)是皮肤具有保湿功能的物质基础之一,它能快速、大量吸收外界环境的水分,补充吸水物可及时修复或巩固NMF,通过吸收外界环境中的水分和水合作用发挥保湿作用。
⑤脂质体,有A磷脂类,包括天然磷脂和合成磷脂二类,亲脂性强,天然磷脂以卵磷脂(磷脂酰胆碱,PC)为主,来源于蛋黄和大豆,显中性;合成磷脂主要有DPPC(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DPPE(二棕榈酰磷脂酰乙醇胺、DSPC(二硬脂酰磷脂酰胆碱)等,其均属氢化磷脂类,具有性质稳定,抗氧化性强,成品稳定等特点,是国外首选的辅料。B胆固醇,具有调节膜流动性的作用,故可称为脂质体“流动性缓冲剂”。
2、如何选购
根据个人肤质来选择,同时辨别护肤品中的有效成分;另外,还有含激素的保湿护肤品,能在短期内产生明显的护肤效果,但长期使用,会使皮肤像一台超速运转的机器,最终提前报废。
理论分析
一般来说,保湿机理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脂类物质,脂质和矿物油通过对皮肤角质层脂质物质的补充,形成一个表面附加层,将角质层覆盖起来,阻挡水分的流失。但它是不透气的,容易沉淀在皮肤毛孔内,加速毛孔中的活跃细胞死亡,使角落层变厚,皮肤变干,衰老加快,因而这种产品将逐渐淘汰。
第二类是保湿因子,无论产品的制造商给自己的产品起什么名称,其原理是一样的。这是一种水分的补充体,当水分散失时,保湿因子通过毛孔进入皮肤内部,或携带水分,或将皮肤内尚未散失的水分包裹起来,使得水分得以保持。保湿因子不惧生命力,只能补给皮肤水分,因此,这种护肤品只适合新陈代谢旺盛的青年人。对于中老年人来说,新一代生态型保湿调理护肤品就十分适合,具备活性特点,可以动态保持保湿因子在皮肤内的数据,调理皮肤生态环境。
八十年代初,在化妆品原料中增添了一种新的品种──脂质体。这类护肤物质既可单独使用,也可作为成分添加到化妆品基质中。脂质体除了本身特有的功效外,还能提高被它所包封的物质的疗效性、稳定性和对皮肤的渗透性,此外还可减少或消除芳香剂,防腐剂和其它一些化合物仿刺激性,脂质体对皮肤细胞膜有较大系合力,能促进皮肤中固有保湿成分的作用,可降低表皮水分蒸发,能改善皮肤性质,特别是角质层,效果胜过用一般的护肤品。
激素:是由内分泌腺或散在的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激素的种类很多包括含氮类激素:胰岛素等,类固醇激素:糖皮质激素、雌激素、雄激素、孕激素等,脂肪酸衍生物:前列腺素等,我们常说的激素很大一部分是类固醇激素,其中主要的就是雌激素或雄激素了。每种激素的作用都不相同。正常的激素水平对人体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但过度就适得其反了。
文章综合来源于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