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清晨的阳光照亮我家的白色藏房时,送亲的队伍已经来到家门前,迎亲的乡亲们早已等候,他们一字排开,前面两人每人拿着一支小铜瓢,里面分别盛着牛奶和清茶,第三个人捧着一瓶拴着哈达的酒瓶,其余人面前摆放着盛满清水的水桶,大家手里都拿着一根青岗树枝。迎亲的主角是“喊福”的甲么哥,他头戴黄色的狐皮帽,身穿深色藏袍,里面穿着深红色的藏式衬衣,脚上是棕色的长皮靴,手举系着五彩哈达的旗子,指挥并组织整个迎亲的仪式。“喊福”的队伍由五个人组成,甲么哥领头唱各种礼赞词并带头喊福,其余四人跟在甲么哥后面,踏着缓慢有力的步伐,上身有节奏地前倾侧仰,右手高举系有哈达的旗子,配合他齐声喊福。接到送亲队伍以后,甲么哥站在新娘和手捧唐卡画的新娘叔叔旁边,面对西方的神山,念起了礼赞神山、护法的颂词,并用左手向上空抛洒着青稞,随后开始了“喊福”的流程。
只见他右手举着五彩哈达旗左右摇摆,用洪亮磁性的声音唱着古朴庄严的“喊福”词,祈请四面八方的福运都降临到今天的主人家,他依次祈请福运降临到主人家准备的牛奶、清茶、青稞酒、清水,以及大门、房子、楼梯、地板、柱子、灶神、灶头上的茶缸、老母亲、水缸,在他唱“喊福”词的时候,送亲的一位长辈要在他的带领下,扶着新娘跨入男方家门,并向门两边束着的青岗树丫上献上哈达,登上楼梯来到正厅后,要牵着新娘围绕房柱转上三圈,往柱头顶部束着的青岗树丫献上哈达,然后往水缸里舀一瓢水,来到灶头前,用水瓢从茶缸里舀两次清茶,往灶堂里推进两次木柴。最后到经堂,甲么哥再次祈请佛祖保佑,把女方叔叔拿的唐卡供奉在佛堂里,新娘向菩萨行三次叩拜礼,迎亲仪式正式完成。
之后就是热闹的订婚晏了。所有亲朋好友聚在一起用餐、喝酒、唱歌、笑晏,直到深夜。
一个村庄犹如一个大家庭,一户人家关于生老病死、婚丧嫁娶的大事,都需要全村人的帮衬,无论你是大户人家还是小门小户,单靠独门独户根本不可能承办这些大事。因此,在这些大事上,最能体现一个村庄的团结和村干部的领导能力,最能体现村庄的人情味和村民朴实善良的本性。所有的仪式都是传统的严谨的,仪式之外的聚会是热闹的自由的,人们聚在一起推杯换盏、引吭高歌、戏谑斗嘴,酒是神奇之物,凡是与之亲近的,都会御下一切伪装和包袱,喜怒哀乐可以无碍流淌。一场聚会下来,至少有五六个人会被人扶着抬着送回家去。
12月5日至14日回乡城,全程参与侄儿的订婚仪式。12月11日念经,12月13日举行订婚仪式,14日念度母经,从10日开始筹备,一直忙了5天。村子里的亲朋好友十分给力,帮忙的人络绎不绝,年轻的总管安排得井然有序,订婚仪式圆满礼成,双方家庭都十分满意。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两个年轻人相互珍惜,互敬互爱,彼此成就,共同经营好自己的爱情和家庭生活,因为他们的幸福就是双方家庭的幸福。
与几十位乡亲相处了几天,与他们一起劳作一起吃饭喝酒一起聊天拉家长,感受着热气腾腾的生活和一个个鲜活生动的生命,他们的酒喝得那样畅快,他们的笑声是那么明亮,他们手上的活是那么麻利,乡村生活宛如一杯陈年老酒那样甘醇美好。
生活当然不会是一片花好月圆,人心又怎会如此简单纯朴。酒醉的女婿会被丈母娘数落好几天,借酒挑衅的当家女对阿佳拉的不满由来已久,被村里人瞧不起的村干部此时成了大家的开心果,勤快的女人们可能埋怨着干不完的活……但这一切在村里互助互帮的大义面前,在彼此戏谑打闹的快乐面前,似乎都显得那么微不足道,他们是那样珍惜一切看得到摸得着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