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一中 黔地初春的夜雨并没有诗中那般轻柔,窗外霖霖雨声中尚有落英的低吟。晨起,我漫步于贵阳一中的校园却寻不见残花的踪迹。唯有坚韧的芬芳在枝头傲立,她们似与风雨较劲,仅凭那纤弱的身躯! 因为,滋润她们的,是一中的土地,是一方与时代较劲百年的土地:灌溉她们的,是一中人,亦是一群爱较劲的人! 百年前,一道车马的轨迹在泥泞的山路间缓缓印下,向阔别几十载的故土驶来。一位老人倚在马车上,闭着眼。斑白的鬓发在风中扫过瘦削的脸。先生老了!可他还在较劲!他似乎忘了,他不再是那个驾快马飞出大山的少年举人,不再是四十岁便顶戴花翎的京畿重臣。戊戌年,他力挺的变法失败了,皇上也难逃囚禁。“礼部尚书李端棻,资济逆党康、梁,着贬为庶人,发配新疆!”先生重复着对自己的审判。“走到今天这步不容易!李端棻,你何苦与老佛爷较劲?何苦拿倾世之显赫较劲?”这是无数人问过先生的,亦是先生无数次问过自己的!“因为,人之天性,活着,当自强不息!”病痛的身躯呐喊着,倒下了…… 七十年前,一位青年从一中的校门走出,带着一句话离开故土。他与信仰路穿过荆棘,较着劲。直到那一天,敌人的枪口对准他的胸膛,冰冷地嘲笑愚蠢的革命。“周逸群,你多可笑!非用血肉之躯与子弹较劲!就为了你那麻木的万万同胞人民?”青年仰天大笑,笑得壮志豪情,吓住了敌人的狰狞!“因为,人之天性,活着,当自强不息!”笔直的脊梁呐喊着,倒下了… 四十年前,一位瘦小的学生拖着沉重的书箱,翻山越岭,奔赴城中南明河畔,搭乘摆渡求学。对岸的校园,吸引着云云稚嫩的身影。严冬刺骨的寒风混杂着细雨,羸弱的身体与之较劲。一件单衣,颤栗着,捧起书页,一本用早餐钱换来的干粮。贫苦、饥饿、寒冷快来较较劲!“道问学,尊德性,致广大,尽精微,臻至善极高明。”校歌在河上回荡,经久不息“勤慎朴实,自强不息,励志笃行,自强不息!” 初升的朝阳升起,照耀了眼前的贵阳一中。病倒的端棻先生,终究站起在故乡贵阳,始创这思想的圣地。他遵从的天性,自强不息的一中个性,影响了当年的青年斗士。革命人周逸群的身躯没能站起,可他在南昌缔造的子弟兵,最终解放了万万同胞。自强不息的时代精神,照亮了民族复兴的前景! 百年一中的校旗,在风中绽放,见证着一代代一中人的较劲。耳畔,响彻当代学子“高考百日誓师”的豪气。战旗之下,儿时摆渡求知的老一中人带着新兴的身影,阔步前进。他们奔跑,与人生较劲!因为青春,可以尽现人之天性! 贵阳一中的较劲,历经百年,从未止息,它可贵可敬,可爱可亲!我肃然站立于逸群楼前。仰首正视,那一生坚守的校训:勤慎朴实,自强不息! 2018年三月 叶芷坤 作于贵阳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