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目标,有计划,够努力,就可以实现梦想了吗?
不!我们缺的从不是努力,而是内心的驱动力。人没了驱动力,就如同机器人少了发条,汽车少了发动机,只有躯壳,没有灵魂。
01、人的三种驱动力
第一种驱动力:来自基本生存需要的生物性驱动,比如饿了要吃饭,渴了要喝水。
第二种驱动力:来自外在动力,即奖罚并存的萝卜加大棒模式,老板承诺工作得好就加薪,工作不好就开除。
第三种驱动力:来自内在的动力,内心把一件事情做好的欲望,这正是人的灵魂所在。
02、本能驱动力
本能是一种能量,一种被转化的生理能量,将身体的需要与心中的欲望联结起来。这种欲望是生理需要的心理表征,正是激发个体以满足这种需要的方式去行动的本能或驱动力。例如,一个饥饿的人,会通过寻找食物来满足自己的需要。此时,这种饥饿感就是一种本能的驱动力。
03、奖罚式驱动力
这是我们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孩子时期,我们可能都遇到过这样的经历。每次考试前,父母会许诺说,只要你这次考好了就带你去游乐场,领你吃汉堡包,做你想做却不被同意做的事情。这样的承诺,就是激励我们考试取得好成绩的外在驱动力。进入职场后,我们常常会听到老板说,能做就做就做,不能做就走人。一般为了生计问题,都会选择好好工作,想方设法地不被炒鱿鱼。无论奖罚,都是一种驱动我们前进的力量。
04、根本驱动力
内在驱动力是最核心、最根本的驱动力。第三种驱动力是最能激励和调动积极性的方法。
如何激发内在驱动力呢?
(1)热爱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在面对喜欢的事情时,会非常有动力。科比•布莱恩特,在父亲的影响下喜欢上了篮球,他梦想有一天能站在NBA的赛场上,展示自己。带着这份热爱,他拼命地练习投篮,加强体能训练。高中毕业后,他如愿进入了NBA,并带领球队数十次闯入总决赛,获得冠军。他说:“一切的成功都源于我对篮球的无限热爱,是热爱给了我勇气去战胜困难,使热爱给了我灵感,使我在篮球上自由发挥。”因为喜欢,所以热爱;因为热爱,所以坚持。只有感兴趣,才会取得自主性。
(2)“心流”体验
有了把事情做好的的欲望,就会很容易进入专注的状态。
在心理学中被称为“心流”体验。
对于这个体验我颇有感受,之前在写文章时,灵感如泉涌一般,一发不可收拾,戴上耳机,听着音乐,蜷缩在沙发里,每写一句话,就会沉寂在文章的跌宕起伏中,久久不能自拔,多么美好的一次体验。
(3)提升
人不仅要做自己擅长的事,更要做自己不擅长的,不能因为怕做不好,怕丢丑,而选择逃避,应该提升自己的生活多样化。
如果不擅长与他人交流,就因此不说话了吗?如果不擅长做饭,就不吃饭了吗?很显然,这些都是不可能的。既然无法避免,就只能去克服,学会自我的鼓励,改造内心的世界,让生活继续向前、向上。
罗振宇说:“拥有自我驱动力的人,会想方设法找到可以利用的一切资源与工具,进行自我学习、探索,或与人合作与创新。而没有这种强烈动机的人,即使拥有再多的资源、工具,都没有用。”能觉知自己内在需求的人,内心更加丰富充盈,再低迷的境遇都会有一份心安与力量去从容面对,并持续自我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