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是多少父母希冀孩子们前往的学府,是多少孩子心心念念的梦想基地。可就是这样一个高智商的学长拉黑了自己的父母六年,12年不曾回家过春节。究竟是什么原因令一个游子久久而不思归呢。
看完故事,我先来写个梗概,作者的父母不重视他的性别,把他当女孩子来打扮,甚至在他三岁时还当着他的面和幻想中的女儿对话,给他穿裙子,在他有记忆的时候,数次勾起他的回忆。对于他的生活是包办式的,衣服选择不得自由,生活习惯不能随心而行,学习情况要达到父母的标准式要求。看似条条框框的要求,却束缚了一个人的没好青春时代。并且作者反抗无力,除去外人,父母都是在不断嘲笑他,在他在成长的阴霾下不断远行。
作者在上学时,全班同学都会剥鸡蛋,唯独作者不会,受到同龄人的嘲笑和讽刺。作者在演出时,老师要求穿短袖,父母则非让作者穿长袖,连带着短袖当备换都是不允许的,不仅引来老师的斥骂还引来同学的讽刺嘲笑。我们不能感同身受作者的无奈,不能太理解他成长以来的无奈和绝望,但是同样得出一个道理,为人父母不要过分束缚自己的孩子,特别是除了原则以外的东西。社会发展尚且有他的规则,更何况是硬性要求的呢?
作者还谈到,当亲戚朋友嘲笑他的动手能力时,她的母亲不仅没有维护他在外人面前的尊严,还不停的爆出他的丑事。还有就是作者高中时因换了座位跟父母说自己不适应周遭的环境时,他的父亲说了三句话: 1,你凭什么以为自己很美好,成绩,哼;(这句话相信很多人都可以接受并且改善自己)
2,李校长以前和我是好朋友,我才不相信他会这样做(如果自己的父亲连同自己的孩子都不相信而宁愿相信一个外人,他的孩子还有多伤心)
3,最卑贱的狗才想要什么公平(这句话是最伤人的,伤的无可厚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