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正在考研二战的老腊肉日常思考人生,腊肉本科是普通一本,此文不适用于名校,各路大神可略过。
张宇,考研数学引领者,其每年视频书籍在考研数学这一个板块占领了大半江山,笔者也是通过他的教导在数学世界遨游徜徉。但今天想说的问题不是他的出名与否,成绩高低,而是许许多多他的学生对于他有极高的认同感一事。
中国社会的教育水平越来越高,从恢复高考制度的80年代至新世纪之前,大学生成为了有知识,高素质人才的代名词,往往大学毕业就意味着有一份好工作,在社会上获得较高的地位。很多家庭都认为孩子上了大学就成功了一多半,至少有一份体面的工作,能在这个社会幸福的生活下去了,所以高考成为了每年教育界的盛会。
而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辅导班,学前教育的出现,00年尤其是10年之后,大学生的标签效应却越来越弱,更有不少媒体以大学生爆出的各种门作为噱头而轰动一时,给自己赚足了流量,也给社会种下了一根刺。大学生怎么了?现在的大学生素质怎么这么低?种种问题接踵而至。
我们不禁扪心自问,是我们自己没有做好么,还是有什么其他问题出现了呢。当然一个问题分析一下不会只归责于一方,无论是人数的大幅度增长,还是大学的不断扩招,兴办综合类大学都让更多的家庭获得满足,孩子终于有大学可以上了,怎么样的大学,大学怎么样,却无从而知。
从我自身来说,在大学四年,学到的知识和道理恐怕寥寥无几,自问也不属于不爱学习不认真对待课程的人,可自然感觉如此,更何况许多不愿意学习的人。从学校来说,作为学生很明显能感觉到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家,大师的退休,新生代的老师更多的是思考如何升官增薪,如何挣更多的外快,如何在学生身上拿回扣,而老师这份工作本身的意义却很少思考。至于如何做好学问,如何活跃课堂,如何引导学生,这些问题只存在于那些少数仍在坚持教师本职的人心中。
甚至前段时间山东某知名大学的同学也向我传达出对老师的失望,这就很绝望了。题目已经说过,985不在此列,因为能在985任教的老师工资以及素质足够高,哪怕有这样的财迷占比也是少数。我在说的是211,一本二本三本的,大多数,普通人的教育情况。
再回到对于张宇老师的佩服,对于他的认同感,来源于他在视频中不时透露出来的,大学生应当有的学习状态,学习态度,对于知识,对于研究生阶段应当弥补的一些素质。这一点我相信考研er们都有同感。大学你都玩了四年了,研究生就不要玩了,你耽误的,迟早要补回来。感觉考研复习一年,才是真正上了大学应当有的状态和对待知识的态度。
当然,总有一些在普通大学也很努力获得各种buff加成的大神,但你们心里也清楚,这不过是少数。没有一个完整的体系来引导大学生如何成为一个正儿八经的人,如何成为一个正确对待知识的人,如何成为一个和上大学之前不一样的自己,这就很遗憾了。
那么,如何在没有引路人的四年里成功逆袭登上人生巅峰呢?大家给点意见吧~
ps:写的不好的地方千万别留面子,多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