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曾痴迷过文学的美妙,那些或干练简洁、或华丽优雅的词汇几经作者的随意调和仿佛就像着了魔一样,有了灼灼生机,有了对大千世界的一道可以借此洞窥的一道窗口,尤其素来欣赏中国汉字的博大精深,古人们对于诗词中一微小字词也会精雕细琢的反复打磨,简简单单的词汇仿佛就有了真实的魂一般,一首读罢,心里畅快无边,就像是一抹微雨,淡淡的就落尽心里,落尽我渐渐滋芽生长的无数个梦境里。
然而如今对于文字的敏锐感却再未有那时般强烈,专业课的学习如此紧凑而稠密,渐渐的我把对文字的痴迷搁置一边,放在了我小小的心里,心里总觉得有一天它会再度生根萌芽。
然而随着时日渐长,当有一天再度打开我所曾经痴迷的那些文学作品时,我喜爱的三毛时,才惊讶的发现那样一个世界似乎已经离我很遥远了,我觉得如此失落却又如此强烈的渴望,心里对它的爱非但未减,反而越像一个未完成的事时让人时不时的想去挠一下,折腾一下,虽然这其间断断续续在强烈的情绪突如袭来时写过那么三三两两的诗,然而由于我的太过完美倾向,总是在想,自己这里句词不够恰当,意境渲染不够,表意不够明确,稀里哗啦的一连串批判早就把自己率先打入冷宫了,虽然刚开始未觉得有什么不对,可是后来接触灵性学时,才发现其实这追求完美之心的背后实则是深深的恐惧之心,它是我在写作路上的最大一条拦路虎,也是让我一直如此拖延下去,只会离我的梦越来越远的一根扎在心里很多年的刺。
有时看清自己是如此重要,也许看明白了,一切就有了回转的余地。就像我现在加入瑞银的写作计划,我终于知道了,强迫自己先从这个不完美开始做起吧,我终于明白了时光不会等人这句真实而又咄咄逼人的话的真意,我必须先让自己养成那种随时能写,随手就写,随时观察有视角有方法写作的写作者,这是极其重要的一步,开启一扇能够先抵达写作状态的门,日后的日益精进才有了空间。
所以这21天的训练一来是一定要让自己随时养成动笔的习惯,在任何时间里想写就能写,抵达这一步之后,接下来会是对自己内容的拓展的挖掘,而这部分我会逐步的练习对任何事、任何一篇文章写出自己的观点,自己有想法,有了对万事万物的触动,我才会有强烈想要表达的冲动,看书、看电影、观察生活,记录任何一刻灵感的瞬间,积累的多了,很多思考也会逐步的有了体系,所以第二步则是对自己独立思考能力的训练,第三步是针对素材的积累和分类,很多的资源库我自己是很散的,大部分也是以很笼统的方式进行的划分,比如这个是艺术类,那个是心理学类,再然后是思维方式类,然而对于里面具体要用的细分素材却是划分不那么明显,所以整个知识管理这块也是我的薄弱环节,也是我将在第三步重点训练的目标。
这三步其实是针对能不能让自己痛快的先成文的训练方法,至于文章的表达技巧、对字句的把控、文笔的训练更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那不仅需要我有很庞大的阅读量,还有针对整篇文章除了逻辑思考外的一些很通畅的对文章的节奏感的捕捉。
用采铜的那句话来说,“唯有在写作的时候,你才能如此直观地感受到自己知识、思想、经历和欲望的贫乏”,我确实对此深有所感,所以日后一日不得怠慢,想成长自己不付出点代价怎么能行呢,所以,机会与行动力的推动剂就这么风风火火的出现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