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一个人被摁在水缸里,一定是不快乐的,那冒出头来呢?也不能长久的快乐,还会焦虑和痛苦。为什么?
因为底层的价值观错了。仁者,有着正确底层逻辑的人,既可以“久处约”,也可以“长处乐”。仁者,真正安处的地方,不是外在的环境,而是内心的境界。
《幸福的方法》书中告诉我们,究竟什么样的人能够真正幸福?
溺水型人格的人,就好比被摁在水缸中,认为先忍着点,过了这段就会好。等考上大学就好了,等找到工作了就好了,等结婚生子就好了。但实际上呢?正是这样的价值观,才是不幸福的根源。
孔子所描述的,是最高境界。达到仁者的状态时,人是通达的。
有钱了,住别墅开豪车,可以坦然的享受,但不会以此为骄慢。同样,穷困潦倒了,依然能够平静地对待自己的生活。
因为,已经具有了从生活点滴寻找乐趣的能力。这就是幸福的方法。
幸福从来都不是某一种状态,而是一种能力。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大家都想过有钱有地位的生活,假如是以贿赂的方式获得富与贵,不符合道,那我不做。贫穷低贱,的确是被讨厌的东西。但要做违背道的事,去改变贫贱的状况,我也不会做。
君子没有了仁德,还要名声做什么呢?真正的君子,即使是吃一顿饭的时间,都不能够违反仁德。当周边环境变得恶劣的时候,我也依然要坚持。
特别是遇到极大的压力或打击,甚至是危险的时刻,还能保持淡定和仁德,保持着对他人的关心,这是衡量君子的关键标准。
参看《王阳明哲学》《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苏东坡传》,这些都是经历颠沛时,依然能够保持内心仁德和修炼之人。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
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孔子突然感慨:道估计是很难推行了,怎么办呢?我就驾一艘小船出海。能和我一起漂洋出海的,就是子路了。
子路听后非常高兴,但孔子说,我带他的主要目的是做保镖,因为他比我打仗厉害,其他的无所谓。
孔子也有弱点,不是一直刚强。他难过失望的时候,直面它,甚至用幽默的方式讲出来。
如果在生活中,有苦恼、愤怒,压力巨大时,不妨试试自嘲。自嘲好过嘲笑别人,嘲笑别人是尖刻,嘲笑自己是幽默。幽默也许是最好的强心剂。
这是孔夫子拿自己打趣的一段话,显示出孔子可爱人性的一面,圣人也是会发牢骚的。
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宁武子是卫国的大夫,孔子点评说宁武子说,当国家政治清明时,他会变得很聪明,有很多想法和创意,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如果国君昏乱、奸臣当道的局面出现,宁武子就立刻装傻充愣,好像什么都不会。
孔子感叹,他聪明的状态,我能做到,但装傻充愣,这辈子是学不会了,也是佩服他的能屈能伸。
《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作者塞林格说过:一个人年轻的标志是什么?是愿意为某种事业献身。那一个人成熟的标志是什么呢?是愿意为某种事业而苟活。
联想到书籍《钝感力》,宁武子的钝感力极强的。如果缺乏钝感力,不能够将自己好好地保护起来,那生活中任何的小刺激,都会激起拼命的想法。
但是感受到活下去的重要性,还有更远大的理想,那就有好好生活下去的方式。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用草卷成容器,装糙米饭吃,拿破瓢舀水喝,住在贫民窟的地方,没有人能忍受这种糟糕的状况。但颜回并不是忍着凑合过,而是如此的境况,依然能保持精神状态。所以孔子说:“贤哉,回也!”
请注意,孔子称赞的不是“一箪食,一瓢饮”,号召大家都去过穷苦日子,称赞的是颜回在如此境遇之下的心境,这是关键。
《次第花开》、《正念的奇迹》,都是关于人生修为的书。读过后,才知道人的快乐分为3个境界:
第一重境界,是战胜了别人的快乐。
大多数人都停留在这一层面。比如:别人的房子不如你的大,你快乐;别人的车子不如你的好,你快乐。这是最低层次的快乐。
第二重境界,是战胜了自己的快乐。
我在不断地进步,越来越好,所以我快乐,看起来似乎比第一个层次要好一些。
但想想看,战胜了自己才能快乐,那人生的后半段怎么办呢?因为经历过人生巅峰后,身体会越来越差,事业也走下坡路,精力也不济了。一天不如一天,难道要一直生活在痛苦当中吗?
当然不,我们需要走入第三层次。
第三重境界,是无条件的快乐。
这是充满正念的,时时刻刻都能与当下这一刻产生联结。
快乐也是一种独特的能力,需要不断修炼,可以通过读书学习等方式来慢慢体会。
若只从外在的环境中,去寻找快乐和美好,则是无穷无尽的挑战和烦恼。
明天继续《樊登讲论语》(三),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