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路故事第一弹-考研那些事儿

                                                                                                    by 千千萤火 

序言——做一只倔强的萤火虫

        不为别的,只为纪念。纪念这一段青春,一段只属于自己一个人的青春。

        人们都说,青春应当疯狂,青春应当有自己该有的模样。有时候我在想,从小到大,23年了,我都是一条道路走下来,一种生活方式,就是认真的学习,不论是小学、初中、高中还是大学,我始终都是好学生的样子,从来没有过稍微一点的逾越,在很多人眼里看起来我的青春是苍白的,没有爱情、没有疯狂、甚至连一个特别要好的异性朋友都没有。我也曾后悔过,也曾焦灼过,但我很清楚的是,这么多年来,我始终没有越出去,一部分是由于成长路上的家庭坎坷,一部分是由于我始终怀着对书的执念。

        10年前,在小升初的时候,我是班级里成绩最好的学生,也是老师最器重和得意的学生,但是我在小升初报考城里的几所学校时没有一所进了,都是差了几分。那时候记得自己回学校的时候觉得特别丢脸,抬不起头来,不敢面对老师。后来在亲戚的帮助下进入了城里一所中学读书,虽然考进去差了几分,但后来的分班考竟是考得不错,分进了实验班。后来三年的成绩也都很棒,起初成绩不是很好的,但有一年的期末考考了全班第一,全年级第11名。记得那时候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成绩,也非常高兴,觉得说终于有机会跟老师提要换位子跟小L一起坐了,但是老师的一通电话说觉得我这个分数更多的是运气,现在都还能感受到当初的那种气愤、羞辱以及由此而激发出来的斗志,此后成绩就一直很好。但是意外的是最后一年的时候成绩出现了下滑,最后中考没考好。

       但是同样的事还是发生了,暑假在家我一直有自学高一课程,然后高一第一次月考考了班级第二,年级11。于是又成了班级里的好好学生,很自然的在高二时分进了实验班,之后成绩越来越好,最好的时候考了班级第一,年级第5。当时觉得自己肯定没问题,想考武汉大学。但是高三那年又是一样,成绩又下滑,后来高考没考好,进了杭州一所学校,开始了大学四年。

       记得高考之后,我反复的比较思考自己这些年的读书经历,我总是在一开始较差的一个起点上通过自身的努力达到很好的成绩,比如多次都是班级第一。但是我平时成绩都很好,但每次都在最关键的最后一年里成绩下滑,然后大考没考好。我起初把高考失利归结为由于当时的身体不好引起的心理压力。的确,这个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但是直到大三时开始准备研究生,经过了这一年的潜心学习,我才真正明白我每次大考时发挥失常的真正原因在于:对于基础知识,我始终没有一个清晰地把握,没有形成自己的框架和分析模式。高一时由于物理很难,实在理不清楚,后来就没有好好学了,高三时由于基础太差理综考不好。但我的特点和优点是我身上强大的自律意识,我总是能被激发出内在的潜能然后通过异于常人的努力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偏偏又总是会被一些事情牵绊,然后无心复习。

       备考研究生的这一年,我认为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

       首先,这是第一次我全身心的投入、只为自己而读书。我明确的知道自己要什么,要怎么做,每天做多少,每个阶段做什么,如何搭建框架、如何巩固知识、如何在一段痛苦的基础知识的死记硬背之后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上去理解专业知识。

        其次,这是第一次我克服了自己不愿读、不想读的软肋。对于数学,我始终是害怕的,但是这一次我下定决心迎难而上,我收集大神们的复习经验,然后规划自己的时间表,把这一年分为3个阶段:基础阶段看教材并做好一轮笔记;暑假做数学全书与基础660,并做好二轮笔记(一共做了3次);10月份开始做真题以及模拟题(真题前前后后模拟了3次、模拟题做了2次)。我认为,我是全心全意的在努力学好数学,暑假里一个人在寝室里从早上8点到下去2点半全在看数学,每天都是超额完成任务。那么热的天,熬不下去的时候就用冷水洗把脸然后对着镜子说“人之所以能,是因为相信能!”就这样坚持了下来,从对线性代数一无所知到后来的每一个知识点都了然于心。

       再次,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学会了如何去复习一门文科性质的课程。对于英语,我每天早上6点起床去晨读,没有一天落下。对于专业课,在前期把书本看透做好自己的笔记之后我每天晚上去背诵,也从不落下。对于政治,我丝毫没有轻视与怠慢,同样通过自己做笔记背诵,梳理出了清晰的历史的主线。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通过备考研究生一年,我从生理上和心理上完全接受并适应了这种学习生活,形成了自己的生物钟。如今让我改变这种生活状态我已经做不到了,太强大的自律意识约束着我,也鞭策着我。

       现在,走在这个关节点,反思过去,规划未来,我不知道未来要走向何方,我始终想要留在校园里读书任教,但是又不愿意再读博,一方面出于觉得人生走来一直是规规矩矩的太苍白也太累,另一方面不想再让爸妈担心操劳。但是我始终觉得不论自己此刻是如何抗拒如何想的,真正处于那个抉择路口,我仍然会遵从内心,就像我自己写的那样:“年华啊华年/一生蹉跎我不敢也不愿/一生严谨我不愿却不敢舍弃。”人总是被逼着向前,三年能改变太多,此刻的我,无法也不敢许诺什么,还是来之安之吧,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要始终相信这一点!

       此刻写下这些,是梳理这些年来的蜿蜒的读书经历,也是为了明晰自己这十多年来内心对于书本的执念。23岁,我真正明白也如此感谢的是——我所拥有的严格的自律意识和认真严谨的态度,这是命运给我的最好的馈赠!

       在此番节点,看清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愿得以好好告别过去,轻松的奔赴前程。也印证了自己2016年的新年签: “转运”和“寻己”。

       记下留在这段时光里的文字以及文字背后的那段心路历程,送给23岁的自己。感谢自己,如此弱小却又如此强大,如此卑微却又如此执着,你值得更好的!

       “每个人都是一只萤火虫,暗夜里发光,如此微弱,却如此执着。” 

                                                                                                 2016年3月25日晨于图书馆5楼


从注会到考研

        还记得自己在大三上学期期末时的纠结心路,同每一个青年一样,我在思考自己未来的出路,在思考自己要往那条路去走。当时因为学了财务管理这门课,对财务管理非常感兴趣,也自己在图书馆找了财务管理找了公司理财方面的书来看,就很想往公司的财务主管的方向发展,想像电视里的女白领一样每天穿着修身的西装短裙,踩着高跟鞋在宽敞明亮的公司大楼里穿梭。于是就去查了关于财管的职业生涯路径,当时想着先考出初会,去会计事务所先工作着,然后再考注会,转行到公司当财务主管。当时还专门找了大一时的会计学老师聊了天咨询了下,老师是建议我直接准备注会,用二年密集时期专门复习然后再去工作。

        一开始真的就打算这么走下去了,可是又觉得用两年时间专门来复习不去工作也不准备其他的对于一个金融专业的学霸来说我觉得自己面子上挂不下去,同学都去上班工作了,我还呆在家里一个人苦读,并且还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在两年时间里考出,风险和不确定性太大,再加上当时还没有经过考研的锻炼每天的作息还是很松散的,也根本不知道自己能拼到什么程度。

        刚好这时小L来找我,她正在准备考研,想拉我一起考,我一开始直接拒绝了她,但后来由于自己实在不甘心就这样平庸下去,也是出去骨子里的一点不服输的劲,觉得大学时我比你们都优秀,可是毕业了你们继续深造未来起点一定比我高,自己心里的坎过不去,于是后来也就关注起考研来了,也慢慢被洗脑,认为不考研就是平庸,考研才有出路。说来也是奇特,但我就是这样子开始决定考研了。

       决定下来之后,首先是和爸妈商量,他们果然不同意,全家都不同意。但是后来由于我自己性子硬,太倔强了一定要考,后来就最先得到了爷爷的支持,我觉得爷爷始终是我人生路上的一位导师,我始终把爷爷看成是武侠小说里帮助主人公的那位世外高人。爷爷认为既然我决心这么强烈那就一定可以成功,就说服了大伯他们让我按着自己性子来。

      都决定下来之后,我就开始联系小J也让老C帮着通过学长联系了另一位考研的学长,从学长学姐那里得到一些书本,然后自己又在考研帮里每天看些前辈们的经历和经验,收集着各科的信息,慢慢的把书单理了出来,然后去图书馆借,没有的就去网上买,并且自己专门做了关于数学三、英语一、政治以及西方经济学的各个阶段的计划,包括阶段大计划、每个阶段的小计划、每周的计划以及每天的计划,并且规划好了一天的作息时间表,细致到每一分钟干什么。这只是最初的计划表,后来自己每天根据自己的计划完成进度都在不断地调整和适应,以至于发展到现在我已经能够非常轻松且有计划地规划任何事了。因为所有的事都是一样的,无非是理清楚要做哪些事,要在多久做完,然后就可以规划每个阶段的目标和任务了。然后就是寒假在家首先进行考研生涯的预热与适应阶段了。

考研预热期

        此时已经到了大三上与大三下交接的寒假了,我在家里进行了考研预热适应期。我规定自己每天早上6点半起床,吃完饭都整理好后大概7点半左右,然后我都会花两个半小时背一个单元的英语单词,我采取认识一个划掉一个的方法,不仅仅记单词,还看例句和相关的词组,认为写的好的我就随手抄在英语摘记本上,然后隔天早上早读。每五个单元后面有一个一周测试我都认真做,包括上面的中译英和英译中,我都是一句一句自己翻了下来,并一个一个查词典摘抄下来。单词背完后已经10点,接下来我就开始诵读晨读美文,并做好笔记。

       下午我安排自己先学习线性代数,因为高数、线代、概率三门就现代没学过,必须在下学期3月份正式开始准备考研之前自己写学个大概。但是学习一门陌生的尤其还是数学的科目真的非常痛苦,加上当时考研决心还不那么强烈,在学了第一单元之后实在是看不懂,去网上搜了视频看也看不懂,当时就想着要放弃考研了,最后是硬着头皮学习了第一章并做了很详细的笔记。(其实后来真正开始认认真真学习线代的时候才发现,其实线代主要是计算量大,它的知识点就这么几个,掌握了就能举一反三了,反而是三门课里最好拿分的,后来暑假的强化阶段里线代的基础打得非常扎实,但那是经过了一个长时间的密集的学习,就是后话了。)

        需要指出的是当时由于爸妈不同意我考研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我的身体原因,当时身体很差,每天都要喝中药(中药的味道真是一辈子也忘不了啊!)所以我答应他们在寒假里必须先去温州中山医院把病给治好,但后来的真实情况是一直就没好,一直都是一边吃药一边读书。

3-6月准备期

        寒假过得很快,转眼就是3月进入大三下学期了,也是一年漫漫研路的真正起点了。开学第一天我和老L去图书馆占了座,然后乘着b支7一直坐到终点站,因为我说想要尝试一次漫无目的的公车之旅,算是好好地和老L她们做个小小的告别,也算是安放好心灵,迎接接下来一年的闭门苦读。

        开学第二天搬到考研教室,真正开始了漫漫研路。我按着计划来,早上6点半起床,然后早读英语半个小时,7点半左右去考研教室,泡好中药之后大概8点开始看高数,8点—11点专门复习高数,看教材做好笔记,当时的计划是三天一章节(一天看教材、一天做课后题并做好笔记,一天看汤家凤的数学全书)。一开始每次的第三天计划都是完成不了的,因为全书太厚了,于是我来我改变方法变成只看全书的前面笔记和例题,后面的配套训练就不做了。下午在午睡之后12点开始看高鸿业的微观经济学,也是三天一章(一天书本一章,一天课后习题并校对,最后一天看圣才的辅导书并做好笔记),当时的情况是经济学总是提前完成每天计划,主要原因是下午的时间确实比较多,后来想想我把高数放在早上,每天只有3个小时是不够的,但因为当时确实还不喜欢数学,也就一直这样学习了下去。每天晚上是看英语,我的计划是每天星火阅读120篇中做两篇,是按时间做的,专门准备一个小本子写下每天的时间和正确率(比如5点—5点08,80%)然后是看美文赏析并且自己进行翻译工作,主要是希望通过这种痛苦的翻译过程锻炼下自己的英语能力,后来证明虽然方法笨而且费时费力,但是效果还是不错的,既掌握了单词、句子、语感,还磨砺了性格。

       就这样按计划走着,3-4月高数,5月线代,6月概率。先是微观、然后宏观,每天晚上雷打不动英语,后来4月开始我是开始做了历年真题的黄皮书基础卷(1987-2003)。但是由于超常的耐心与一开始骨子里的一个认真劲我每一门都是超前完成计划。(我老是会担心自己完不成计划,于是在一开始时非常努力结果往往兴奋过度后面会有一个倦怠期)

       期间我出去玩了一次,和老L老C去了武汉,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坐船、第一次编辫子发自拍照,当时的想法是一定要先放空自己才能全身心投入学习中。那几天真的很疯,那几天我觉得我是在过一个正常女生的生活,不过回来那段时间就比较痛苦了,又要收收心。

       并且考研这一年里我每个周二的早晨都要去杭州泰仁堂医院找张医生看病,每天都要喝中药。一开始我嫌麻烦,但后来每周二成了我一星期里最开心的日子,可以出去走走。

       准备期里是最痛苦的,因为决心还不坚定,因为刚从前几年散漫的作息里调整过来,要每天从早看书看到晚真的是需要一个慢慢加时间适应的过程。期间我几乎每隔一个月都会有一个倦怠期,很想放弃。记得最厉害那次是刚从考研教室里搬出来去图书馆,由于新环境不适应也由于只剩自己一个人了有些孤单,就每天晚上不想看书,跑到东图去找书看,我觉得在我痛苦的这段时光里毕淑敏的书给了我很大的慰藉,其中我很受触动的是那句“我喜欢深存感恩之心又独自远行的女人。知道谢父母,却不盲从;知道谢天地;却不自恋;知道谢朋友,却不依赖;知道谢每一粒种子、每一缕清风,也知道要早起播种和御风而行。”是毕淑敏《我所喜欢的女子》里的一句话。我觉得考研一年我成了一个晨型人,早起播种,这被我写到《我的清晨时光》里了。

       还有一次不想考研是4月份,当时我和老L诉苦,说着说着还哭了,老L说让我周末陪她一起去西湖和安吉走走,梳理梳理心绪,当时我答应了,但后来又反悔了,因为我心底里还是想要看书的,我不想浪费这两天时间。

       就这么边痛苦边挣扎但又时时刻刻会从书中找到满足感里度过了我的准备期。

7—8月暑期强化期

        暑假这两个月是真正关键的时间段,我现在想想我能考研成功,与暑假这段密集训练期时息息相关的。那真是一段有太多困境但又有太多惊喜的时光。

        我面临的最大的困境首先是在学习教室上,暑假里,图书馆不是全天开放,我没有地方可以复习,一开始非常焦虑,联系了小C想在她们寝室看书,后来发现光线太暗并且还有同学回来住,于是换地方,打算去小Y她们寝室看书,最后是在图书馆305看的书。由于不是306这种正规的考研教室,同学们都挺吵的,当时呆了几天觉得不行,就下定决心去小Y寝室复习,每周一到周五白天在自己寝室复习,晚上去她寝室。(因为室友们都要上班,晚上回来。)周六周日就一直呆在小Y寝室。就这样过了20多天,后来暑假实在太热了就换到西图106去了,有空调而且安静,呆了大概一个月左右,这段时间效率很高,后来临近开学又换去了305,是只有2-3个人一起看书,比较安静。

        虽然几经辗转,但是这段时间确是我成绩提升的最关键阶段。我在暑假里调整了自己的学习计划。每天6点起床,一边看数学视频一边吃早饭,回寝室背英语作文,然后8点开始看数学全书一直看到下午2点半,期间11点到12点吃饭休息,一开始每天计划10页,后来总是超额完成,每天正常都有20页,多则25页。就这样我暑假里把数学全书做了2遍,外加做了基础660全部选择和线代与概率的填空部分。然后下午2点半开始到4点半每天准时完成两篇阅读,包括一个单词一个单词的查意思记笔记,以及背诵一篇大作文(第二天早上默写)。从6月15号开始我每周完成一份英语历年真题(2004-2013)(一天花2个小时写完,不写作文,一天专门整理完型和翻译的笔记,一天整理两篇阅读,一天整理剩下的阅读,最后一天是新题型和作文)。然后每天晚上是专业课复习,我用7月份一个月重新看了指定教材宏微观并做了笔记,然后8月份开始背诵学长给我的专业课的资料(包括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真题、模拟题)我规定自己每3天背诵一份真题卷,真题背完后开始背分类名词解释和简答题,一轮完成之后就接下去第二轮,后来到考研初试我背了不下5遍,可以说真的印象非常深刻。

       我说困境与惊喜并存,惊喜在于我在数学上找到的满足感和自豪感,还没开始看复习全书时我的知识点是凌乱的,而且我也不知道真题的难度。开始做全书之后,第一遍我错的非常离谱,基本上后面的配套练习高数部分都是对一半错一半,但是后来随着我在寝室一个人静下心来苦读之后,线代和概率部分我基本上都是对的。尤其是线代,我从一无所知到形成一个非常清晰的框架,真的是靠长期的积累,量的积累到一定程度自动会有质的飞跃,而且你自己能非常清晰的发觉自己运算和解题思路上的蜕变。再做第二遍全书的时候,线代和概率已经基本没问题了,高数也已经有很大长进,在第三遍的时候,基本上数学已经没问题了。还记得自己第一次把全书做完的那一刻内心的满满的自豪感,我觉得以后无论有多难,我都不会放弃了,可以说,某种程度上是由于在数学上获得的自豪感支撑了我整个考研一年。一旦数学克服了,其他我都不怕了。

        第二个惊喜在于英语,在开始写历年真题的时候,一开始错很多,尤其是阅读,但是后来慢慢的提上来了,在积累了单词、词组与培养了语感之后,我再次去翻阅读笔记,真的很有成就感。这段时间里我觉得我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会不断地反复地把阅读拿来读,在读的过程中更进一步理解文章框架、出题点、解题技巧以及培养语感。后来到一个境界就是所有的历年真题上的阅读我都记住在讲什么,这也是后来困扰我的一个地方,就是我不能反复去做真题了。

        第三个惊喜在于专业课的背诵方面,我第一次领悟到了“所谓的融会贯通是在经过一段漫长而又痛苦的基础知识的死记硬背之后的自我联系”,也就是说当我死记硬背记下了基础概念之后,我形成了一个框架,然后当我再去看一则财经评论,再去看一位学者的文章时,我能自然而然的把文章里的某一个观点和框架里的一个知识点联系起来,我知道他在讲什么,以及为什么会这样。这也是后来复试时候我准备热点问题时比较容易的一个原因,拿复试时的人民币汇率贬值来说,当时在看到CF40上面推送的管涛的一篇文章时,我立马就把稳定预期和学过的第二代货币危机—预期自我实现型货币危机联系在了一起,然后就有比较深刻的理解。还有一点就是背诵是有技巧的,当然也很痛苦,就是你想要深入记住一个知识点,必须在今天背了之后,明天就巩固,再背一次,然后在平时走路时一有空就得自己在脑子里背,多次反复之后就能比较好的记下来,而一旦记住了,就很难再忘记了。反之,如果是今天背了明天不看,过几天再背,效果就差了,只会导致每次背时记住了,下次又忘了。必须的反复背直到记住了,然后你就不会忘了。

        第四个惊喜是我找到了自己的秘密角落,就是西图5楼的那个小小的天台,那里有一张桌子,没有人会上来,我每天晚上晚饭后都会在这里读英语一个小时。这个“我的高塔”成了后来每天晚饭后读英语和政治的地方,也成了后来复试时每天背诵热点和专业课的地方,某种意义上,它是我最亲密的朋友,在这里我很自由,心里很轻松,完全没有任何的紧张和压力,因为那是属于我的高塔,只有我知道。

       暑期这段日子里我真的没有一刻是浪费了的,白天按计划学习,午饭和晚饭路上就看数学视频,晚上回去路上就背刚背的专业课。我得出的体会是“自信心是靠积累的,只有坚持下去,量变有了质变之后,你自然而然的会有自信,然后正向循环:自信—决心更坚定—更自信—更有决心,然后你自己就会有一个定位,你有把握说我觉得我是可以的。

 9—10月规范期

        我把这两个月叫做“规范期”,是因为我认为这两个月是开始进入真题攻坚阶段,要开始模拟真题,并且在这一过程中要有考试意识,要自觉地去规范自己的解题流程和思路,不能想想就好了,必须要一点一点的写出来。

        每天早上在“我的地坛”晨读,然后7点半开始花三个完整的小时模拟一套真题卷,从2001年开始,模拟在一张A4纸上,完全按照考试来,一步一步写出来,然后10点半开始校对,直接用红笔改在A4纸上,并做好本卷小结。大概在下午1点之前完成,然后1点开始到4点写英语,主要是新题型训练和阅读攻坚,然后晚上5点到7点开始政治复习,起初是先看书,一天一章,看完后做相应的肖秀荣的1000题,并进行修改再把错题笔记记在书上对应知识点处。然后7点到10点开始背诵专业课,沿着暑假的计划来循环背。

        关于政治:一开始由于觉得来不及,政治每天都会很急的看完书然后做1000题,第二天又是另一章,也就忘了前面的,这样一轮之后,我发现自己只是当时看完书会做题目,但马上又忘了,于是第二轮我开始仔仔细细的看书,每一章都自己拿出一本本子理出一个框架来(对于框架这东西我已经可以很自豪的说完全没问题啦),然后第二天对着记忆。这样又一轮之后,第三次开始看书时我已经能自己把近代史理出一个时间主线了。后来11月份开始就背8套卷上的题目了。

10—12月冲刺期

        这一个月,要完全开始开启考研模式了。数学上,我开始了模拟卷的模拟,也是和真题一样,做完校对完总结出本卷小结。由于一天一套,很快就做完了,我就开始了第二轮真题模拟,同样的方法,果然第二次成绩比第一次好,时间上也快了很多。然后再是第二次模拟卷模拟,就这样循环着来,后来的结果是真题前前后后模拟了三次,模拟卷2次,预测卷1次,冲刺卷1次。当我第三次模拟真题时,已经可以在2个小时内考到140了。而且我都是一份一份归在一起,写二模小结,三模小结,后来考研前2天我总结了一份“数三必胜宝典”,主要是我所有的易错题以及一些重要的知识点笔记,以及心态调整和如何检查如何规范答题。

         关于英语,这段时间我主要是反复做真题,分别把历年真题的翻译都重新自己翻了一遍,然后完型的笔记也一个个理出来,但最后翻译还是考的超烂。其实前面也说过我由于每天诵读,近十年真题我基本都了然于心,所以也不知道自己的真实水平如何了,当时最后一段时期对于英语真是毫无把握了,不过万幸的是今年英语一很简单,我考的不错。于是当时觉得自己的复习方法有问题,不能这么早开始做真题的,要在前期先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和训练,在形成考试思路之后再做真题的。同时我开始了隔天一篇小作文隔天一篇大作文的“痛苦的挤作文时期”。不过事实证明,你必须得自己练手,不然到时一定写不出来。总结一下,英语是要靠积累的,前期我就是因为寒假里就每天背单词,后来又每天晨读英语,后来还每天背作文,所以语感提上来了,最后客观题得分很高,阅读就错了一个,完型两个,败给了翻译和作文。真的印证了一句话“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在阅读上花时间最多,所以也考得最好。一定要积累、要自己动手写,不能由着自己不想写就是不写。

        关于政治,这段时间就是背诵了,一方面背自己前期理出来的笔记,一方面好好背8套卷和4套卷,但这个背又是有方法的。要把8套和4套里面的知识点全理出来,这样你就大概知道今年的点在哪里了,然后就有针对性的去按点来背,一定要仔细背,认真背,不能轻易放过任何一个你认为肯定不会考的,当时8套卷上的“反腐败”后来我就没仔细背了,但是考到了,还好我之前有背过,就大致按点自己整理下思路写上去了。总体上看,政治属于文科,一定要在自己对于知识点有一个把握之后搭建一个自己的框架,有一条清晰的主线,知道今年什么是热点,然后有针对性的去积累专业的表达术语。政治其实是最好拉分的科目,很多人就败在不重视上面,我始终认为对于目前正在做的任何一件事,都要认认真真地去完成,一心一意,心无杂念,万万不可先入为主自划重点。最后政治考了80分,真的是付出才有所得啊!

        关于专业课,这段时间就是再次背诵,然后某天在背着背着我突然想着只是背学长给的历年真题肯定是不够的,我必须把圣才上的相关知识点也背了才行,不然考到其他的我不会怎么办,所以当时就很慌,在狂背了1个月之后发现这样一天一章隔天不复习实在效果太差,索性后来就不背了,还是回归前面,把真题和笔记给再次巩固了一边,然后就是大量的去收集热点,当时理出了几个专题:2014-1015年宏观经济形式以及政策建议板块,房地产板块,保增长与调结构板块,经济增长理论板块。然后就是反复背,当现在回想起来初试时论述题是供给侧改革,其实当时就已经很热点了,但由于是后来接近考试时才出来的,而我只在考前整理了几个专题之后就没有继续关注经济动态了,所以后来不知道,但所幸的是我背了关于宏观经济形势的以及政策建议,所以当时就可以自己套上去了。后来复试就吸取了教训,我关注了几个微信,每天看相关推送,不定期的就整理出热点来背诵,而不是一下子整理出来就不再关注了。不过还有一点感悟就是无论如何,对于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式是一定要有一个把握的,因为任何的热点都必定是围绕着当前整个形式来的,所以一旦对于大方向把握住了,对于任何问题就会有一个大致的分析思路。

         还记得考研倒计时3个月,觉得时间过得真心慢啊,有些不想复习了,已经看了这么久的书了,有些看不下去了。然后考研倒计时1个月,怎么时间过得这么快,每天一睁眼一闭眼就过去了,按着每天的计划走下来,一个任务完成了下一个,怎么就没几天了呢。最后考研倒计时1周,完全是觉得每一天都是在逼近啊,时时刻刻非常激动的一种状态,兴奋、紧张、快要解脱的释然……

        然后是真正的出考场安排,定好宾馆,收拾好行李奔赴前线了。考研那两天说真的自己状态还真是不一般,不紧张也不焦虑,就是挺平静的,后来证明真的是“你所有复习了的东西,即使你感觉不到,它也已经在你的脑子里了,而考试只不过是调动相关知识储备的一个归纳整理过程。”

        出考场那一刻,长长地吁了一口气,好的吧,可以准备回校了,今晚好好睡一觉。强大的生物钟啊。还记得第二天醒来后窝在床上对了成绩,当时脑子里想的是大概370-400+,因为数学好几道题目不确定有没有写对,然后就是打电话给爸妈给爷爷奶奶给老L,家里人挺放心的,说“你都考不上,还有谁能考上!”后来这句话一直是我对自己说的强心剂,的确,我已经有了一定的自信,而这种自信,是建立在深深的努力的基础上的。

                                                                                                       2016年3月26日晨于图书馆5楼


初试后的那一段煎熬的时光

       说它煎熬,不是因为自己考得不好,而是因为自己放不下心中的那股思虑,不能很好的去调整和放松自己,可是不放松好,怎么去迎接下一个挑战呢?

       后来就是留校准备毕业论文,也是从一无所知开始到慢慢梳理出清晰的主线,知道该怎么做怎么准备。其实考研一年,真的很多好的习惯都已经深入骨髓了,很自然的就会在某一个时间、某一个场合,它自己就跳出来了。感谢考研!

       后来呆不住了打算去西安,票都买好了,爸爸却说西安雾霾太重影响身体,我知道老爸是为我好,可当时我就是任性了,我就想着我考研那么辛苦,现在好不容易想要玩一玩老爸还这样,当时挺生气的还挂了电话,后来弟弟还专门发QQ过来让我不要生气,其实我觉得虽然我是老姐,但是在家里其实我更像老小,生活上总是被照顾的。后来我总结出来:在家里,有家人在,我永远是个小孩,很安心的让他们做这做那,自己能不动就不动,家里人都很体谅我,身体不好没力气不用干活,每天让我安安静静读书都不打扰我。尤其是奶奶,每次收衣服都放在外面,说敲门怕影响我,其实我觉得我自己有一点很亏欠家人、也很亏欠老L老C,我总是认为我只能一次性做一件事,一旦下定决心就必须排除任何杂念,切断任何不相干的联系,只是在自己营造的小环境里安安心心的念书。但是一旦离开家,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我就比谁都坚强都独立。我始终认为人生是靠自己成全的,这一生,我不想辜负她,不想辜负自己。”我很向往那种民国时期文人的生活,很想自己也做一个文化名人,但是对于文学的这种热爱这一生怕是不能实现了,这是我这辈子最大的遗憾,但是这是我自己选择的路,我不能后悔!

       后来就是回家过年,看复试的书,寒假这段日子真的很难熬,我不想看书,但又逼着自己看书。每当看书时就很烦,想着他们都去工作了就我还被困在家里什么都做不了;而不看书时想起那一路的自己又觉得自己在堕落,就这样挣扎中等到了初试成绩,等来了400+的好成绩,当时跳出页面时自己真的是不该相信,然后是巨大的惊喜、然后是巨大的后悔,当初为什么不报浙大,自己完全有这个能力的。但是后来接受现实了,觉得400+的成绩是因为我用健康和牺牲很多其他的事情才换来的,可以后呢,难道这辈子我都要这样子过下去吗?我不可能再有第二个这样全然单纯明澈的心境和时光去完成这样一种带有仪式性的奋斗了。所以,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要学会接受和感恩!

                                                                                                     2016年3月26日晨于图书馆5楼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324评论 5 47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303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192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555评论 1 27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569评论 5 36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66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27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83评论 0 257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27评论 1 29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590评论 2 32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69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65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41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28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59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880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399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