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伯德小姐》(Lady Bird)2017年11月在美国上映,2018年在国内上映。
这部电影中文翻译名为《伯德小姐》,根据情节,也许翻译为“想飞的女孩”更恰当。
作为一部反映青春期女孩的心路历程的电影,南明网师电影院把它列入讨论范围。适逢暑假,因为申请主持,遂整理成文。
白岩松曾经说过“谁的成长不是惊心动魄的”,这句话放在青春期时更为恰当。看看电影中的伯德小姐,也许还要再加上一句,谁的青春不渴望飞翔?
电影《伯德小姐》围绕着克里斯汀高三时选择什么样的大学展开,母女两个的剧烈冲突是主线,而名字(从克里斯汀到伯德小姐,最后回到克里斯汀)则是另一条隐藏的线索。这也恰恰是同一性危机的典型写照。
故事发生在加州的萨克拉门托,影片的开端是长于描述加州文化、生活的作家琼·狄迪恩(Joan Didion,1934年-)的一句话“所有谈论加州享乐主义的人都没体验过沙加缅度的圣诞节”。言外之意,这里是一个相对保守的城市。而克里斯汀(伯德小姐)则生在沙加缅都的一个不太富裕的天主教家庭,正因为如此,高中时她“听从”母亲安排,上了一所教会学校。在克里斯汀看来城市循规蹈矩,学校更是无聊无趣,于是她给自己起了一个名字——Lady Bird。
高二结束后的暑假,母女两个驾车探访附近的大学,返程途中为了上什么大学发生激烈的冲突。
妈妈希望女儿上加州的学校,而克里斯汀则想去东海岸纽约这样的地方。克里斯汀家父亲正面临失业的危险,患有抑郁症很多年,母亲是医院的护士,家里还有没有正常工作的哥哥以及他的女友,家庭经济情况较为拮据。妈妈很爱女儿,但是言语刻薄。看着这样的对话,不知道多少人会和我有同感,这样的话语似曾相识,似乎就在我们身边。
只是这个女儿的反应比我们常见的孩子更激烈,她直接拉开车门,跳了下去。结果导致手臂骨折。
上学时,克里斯汀(伯德小姐),在骨折的手臂上写着“fuck you,mum”(滚开妈妈)表达自己的愤怒,这时的克里斯汀是伯德小姐,一心只想飞,觉得被束缚的伯德小姐。她对自己家庭不满,她虚荣,与同学说自己家住大房子,父亲送她去学校时要停车在一个街区以外。她抛弃最好的朋友,撒谎希望能和社会地位更高的人做朋友,她交男朋友,体验性。她偷走老师的试卷袋,修改自己的考试成绩。她偷偷向纽约的学校提交申请,并请爸爸帮助她。典型的叛逆的孩子。
每一个不满父母的孩子,往往最后会成为你曾最不想成为的那个人。《荆棘鸟》一书中,梅吉的母亲曾说过“女儿就是妈妈的翻版”。不满妈妈的伯德小姐,正在不自觉地复制妈妈,说话的语气和方式何其相似。妈妈是深爱女儿的妈妈,只是不知如何表达。女儿问过妈妈“你爱我吗“,爱是肯定的,又问“你喜欢我吗”,妈妈没有正面回答。她说:“我希望你展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女儿说:“如果现在这样就是最好的呢。”妈妈没有回答。爱和喜欢不是一回事,喜欢才意味着真正地接纳。只是常常,我们看到的都是这样。
影片最后,爸爸把妈妈写过又揉烂的信一封封捡回来,放进了女儿的行李箱中。终于到了纽约学校的女儿,打开皮箱,看到妈妈的信,了解了要强的妈妈,怕女儿嘲笑的心理。哭花了妆容,灌醉了自己。开始坦然告诉别人,自己叫克里斯汀。认可的是名字,更是身份。从名字开始,回到名字结束。完成一个循环,故事的循环。从反叛不接受到接受。克里斯汀度过了自己的同一性危机。
同一性危机也称同一性混乱。是E·埃里克森在其人格心理社会性发展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术语。同一性危机出现在个体心理社会性发展的第五阶段(12~18岁)。指青年在寻求自我同一性过程中出现的同一性失败的现象。对自我缺乏清晰的同一感,不清楚或回避考虑个人品质、努力目标、所扮演的角色以及价值观等课题,甚至无法"发现自己"。危机有时可能持续很长时间。这类青年的自我评价偏低,道德推理不够成熟,难以承担自己的生活责任,人际关系常常是表面的、分散的。他们不满父母的生活方式,但要改变又感到困难。有的人可能永远无法达到自我同一;但有人可能经过一段时间的自我同一性混乱之后实现了同一感,这比起没有经过混乱时期就形成同一性的青年,可能显得更加主动,思维更富有创造性,有较确定的性别同一,较积极的自我概念,较成熟的道德推理,即可能达到一种更高级的、创造性的个人整合。
也许很多人没有克里斯汀那样强烈的表现,但是很多人的内心深处,尤其是青春期时,都呐喊过愤怒过,都渴望无拘无束,渴望像鸟儿一样自由飞翔。
电影开端处,母女两个开车途中收听的是《愤怒的葡萄》,《愤怒的葡萄》是美国现代小说家约翰·斯坦贝克创作的长篇小说,发表于1939年。也是一部描写加州题材的小说,标题《愤怒的葡萄》中的"愤怒"便是对导致人们贫困的不公的社会制度的强烈抗议。在斯坦贝克的观念中,人与人互不了解,难以沟通,生活有时甚至是无望的,但斯坦贝克始终保持着一点希望的火花,他相信人类最终还是能抵达乐土的。从小说最后一句话罗莎夏"渐渐合拢嘴唇,神秘地微笑了"这句话看出,作者认为只要普通人之间互相关照,生活是有希望的。这就是他的灵感的来源,也是他的作品的精神所在。他认为人类有面对失败不气馁、勇敢、怜悯和爱的能力,在与软弱和绝望进行的漫长战争中,这些是希望所在。(摘自百度百科)
这是某种暗示,也是一个线索框架。也是我们希望看到的一个结局。一个终会长大,一个终于理解接纳自己 的故事。这是克里斯汀的青春故事,也是很多人的青春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