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建筑
此次川西之行,我至今仍记忆犹新的还是安仁古镇的刘氏庄园和民国风情街,是有着水墨上里之称的上里古镇,以及那个峡谷上的民族——甲居藏寨。
安仁古镇
我们去的时候国庆长假刚过,不知是正逢淡季还是历来如此,安仁古镇没有想象中那种古镇景点的商业气息;它真是一个很有特点的古镇。大地主刘文彩的庄园很有名,遗憾的是没有进去看看。我仰望庄园大门,“哇!真有钱!”心中感叹之情油然而生,门楼高耸,石雕,砖雕栩栩如生。虽没有进去,但仅看这个大门以及它的占地面积——70000多平方米,都能想象这个庄园的气势磅礴。
绕着它走,发现它的大门和围墙是砖砌的,但是露出围墙的屋顶却是原木结构,很像是中国古建筑中的硬山顶,兼具中西特质,却并不违和,更有一种美感。
我逛了安惠里和民国风情街两条街。安惠里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小桥、流水、人家和小木屋,颇具江南水乡况味。而民国风情街就不一样了:一走进那条街,则宛如穿越到了民国时期,随着有轨电车慢悠悠的节奏和“铛——铛——铛”悠长的铃声,让人浮想联翩。民国故事,才子佳人,纸醉金迷,尽是风流。这条街修建于民国时期,同样是中西结合,有酒楼有公馆...... 有些建筑有西方罗马式的大柱子、彩色的玻璃等等。尽管中西文化在这里充分交流、碰撞,它给人的感受却更多停留在民国。因为有些建筑重新翻修,看上去很新艳,让人稍感美中不足。
上里古镇
不同于安仁,让人感受其建筑恢弘的同时,也能让人一时走进那种豪门的恩恩怨怨,纸醉金迷的情景——上里给我的最大感受却是静,真正的小桥流水人家。
这里有大片银杏,菜园,茶田,似乎这里的人都过着真正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恬淡而闲适。
因为经常遭遇火灾,然后屡屡重建翻修,因此上里古镇的建筑保存完好,整体造型呈“井”字型,井里有水,因为风水经验也说,水能克火。
由此可见,建筑不仅是时代的缩影,是政治、经济、文化的现实反映,还体现了当地的气候,乃至民风民俗。
甲居藏寨
住宅起源于人类最根本的欲望,忠实地呈现出长久居住在当地的人们的生活与气候风土。 ——安藤中雄
甲居藏寨是我们唯一得以“亲密接触”的民居。我们特意进去参观了传统藏寨的客厅摆设,上了楼顶。客厅色彩鲜艳,四方有桌,围着一个炉子,这与高原气候寒冷需取暖,且藏族人极爱喝茶有关;而楼顶则晒有玉米。
生活在这里的是嘉绒藏族,被称为峡谷上的民族。因为他们的家多分散建在峡谷边,因此这里的寨子多起伏跌宕而险峻。
这里的藏寨都是一样的造型,外墙刷了白、红、黑三种颜色,分别代表吉祥、喜庆、晦气。寨子第一层用来饲养家畜,第二层是主人房、客厅等,第三层是客房,而楼顶则用来做法事。
屋顶有四角,别有故事。
川西民俗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礼记·礼运》
甲居藏寨便是如此。在这里,互相帮忙、大锅饭、全体出动一起盖藏房的习俗延至今日。寨子不锁门,随便进出,这家少点什么东西从你这拿了,一定会用别的东西与此交换。家家户户都这样,这种物物交换的习俗也保留至今。这也许是孔子所说大同社会罢。
上面说到四层楼四个角的藏寨,四个角代表四个神山,康巴、嘉绒、安多、白马四个藏民族。藏族地区,都信仰佛教,这也许就是藏族人民大都善良淳朴的原因。
嘉绒藏族的女孩很美,会经常参加选美比赛。甲居藏寨有选出来的最美的三姐妹,其中的二姐跟我们说:“在这里,男孩不洗衣服不刷马桶不做饭,女孩来做。女孩生儿育女,生了儿子送到寺庙,如果你生了十个儿子,你把十个儿子都送到寺庙,那你就是英雄的母亲!”
男孩去了寺庙,做喇嘛,是为天下人祈福。
甲居藏寨的地理环境,牦牛生存不了,因此这里的嘉绒藏族是农耕民族。家家户户收成的东西不舍得给自己用,都会捐给寺庙。这是一件功德,也是一种祈福,更是一种修行。他们不为自己祈福,而是为家人、为朋友、为你祈福。
佛修来世,转动传经筒;
转山转水转佛塔,
只为来世与你相遇。
川西美景
我们上海螺沟,感受原始森林和冰川;我们走泸定桥,体验“大渡桥横铁索寒”的凶险;我们驶过318国道,看沿途美景;我们爬上海拔4298米的折多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旅行的意义在于能更准确地定位自己,做更好的规划,过想要的生活。“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山高海阔,怎能不去体验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