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元宵,中元祭先,下元祭祖。“中元节”来自《大藏经》,也算是一则孝道故事。
七月中,中元节又到了,每年的这个时候,家里又会热闹一番。
以前的这个时候,我都会在家里为逝去的家人过节。
「1」写“袱”
我们镇上的传统,是在七月十四的晚上,将写好的“袱”在祖堂前堆成一堆一堆,上香,点火,一堆一堆的“钱”就会随着火焰与飘上空中的纸灰,送到逝去的亲人那里!
我们的“袱”啊,其实是一个个“信封”,在“信封”上,写上亲人的姓名、时间,将包裹好的纸钱放到这个信封里面,放在预备好的竹篓里。
同时,我们也会给鬼差和野鬼们烧一些钱,希望它们不要为难在彼岸世界的亲人们!
「2」碱水饼
写完“袱”后,还有一项重要的活动。那就是做“碱水饼”(方言:hanshuiba),现在的饼都喜欢用人工碱,而我们当时,都是用稻杆儿烧成灰,用水把这些浸泡,这样也能做成碱水,之后,就可以用来做饼啦。
记忆中的碱水饼,味道是有一股稻杆儿的味道的,甚至还有点咸咸的,汗水的味道,哈哈。
自己做出的饼,更有不一样的味道,也不知道上面粘满了多少自己的汗渍,就像做包子一样,捏成不同的形状!
当然,碱水饼做完了,我们还会配一些菜,但碱水饼作为主食,同时一年来也不可多得,因此,别的菜似乎就没有存在感可言啦!
「3」祭祖
还记得,小时候先是作为辅写,陪着哥哥姐姐们写,后来,他们都长大了,读大学了,就轮到我了,我成为了主写,带着一群侄子侄女,也闹腾闹腾。
写好了“袱”,做好了饼,接下来就是送祖了。
大家伙都倒腾着,将这些“袱”挑将过去,在祖堂钱,堆成一堆堆小山!看着这些个“金山银山”,心里想着,爷爷奶奶在那边能享福了,这么多钱,只要不是通货膨胀,过的日子也倒是舒坦。
除了纸钱啊,也会给他们带上一些现代的东西。什么洗衣机、智能手机、电脑啊等等,让他们在那个世界里,也能感受到现代化的气息!
钱送过去了,上个香打个爆竹,提醒亲人们出来领钱,把饼给吃咯。
「4」团圆
“元”。
一年有“上元”、“中元”、“下元”。
上元元宵,中元祭先,下元祭祖。下元出自道教,是水官的诞辰,也叫完冬节,在每年的十月十五。
“三元”节,说是都与先人有关,实际上何尝不是借此机会,一家人团聚?
《牡丹亭》说:“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这样的行动,也正是我们陪伴亲人的好时机,也不枉费家人与己的一往情深。
如今,城市的车水马龙,生活的着急忙碌,似乎越长大,我们就越是忽略了家里的亲人了。
“由来只是新人笑,有谁听见旧人哭。”
旧人是故人,故人作蝶舞。恍惚一世,怕只是白白做了这一起蝴蝶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