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认识一个新朋友,互加微信之后,双方都会心照不宣地打开对方的朋友圈,通过朋友圈便可大致了解一个人的生活、兴趣、职业甚至性格。
我有一个朋友每天在朋友圈里发网站的促销、发搞笑的段子、发浪漫的爱情、发无关痛痒的吐槽……可是突然有一天,我打开他的朋友圈却发现里面那些聊骚的东西没有了,剩下的内容看起来让人充满正能量、给人一种积极、稳重的感觉,我不解地问他为何,他回答说:
以前是在上学,可以无所顾忌,可是现在参加工作了,这个号码需要添加很多同事领导的电话号码和微信,他们有可能会看到我的朋友圈,所以我要表现出自己成熟稳重的一面,让他们觉得我有能力,可以信任。
朋友圈具有社交性,它不是私密的,不是日记,不是三两个人的聊天。我们常说“晒”朋友圈,一点也没错,我们的生活、工作、心情、美食、旅游、爱好、兴趣甚至广告都可以晒上去,当然,我们晒上去的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别人看到的都是我们想让他们看到的。
也就是说,其实朋友圈就是我们的个人品牌形象的展示平台。
翻开你的朋友圈看看,是不是有的朋友圈仅通过内容就可以知道它出自谁之手。看到发商品信息的,你就知道这是某个代购的朋友;看到发养生文章的,就知道这是邻居的阿姨;看到发职场励志的,就知道这是某个工作的同事……。朋友圈就是你的外貌、穿衣风格、说话风格一样,都可以形成你自己的style。那么我们普通人怎么通过朋友圈形成自己独特的形象呢。
自我审视
思考自己想成为怎样的人,或者说,想让他人认识怎样的你,列出自己的形容词清单。比如,专业的、有趣的、努力的、积极的、快乐的、聪慧的或者任何你希望展示的形容词。
模仿
编织一个理想中的朋友圈,你可以看看你的圈子里,有哪些人每次发的内容你都觉得很好看,或者很符合自己心目中的那个形容词,研究它、模仿它。
删除
打开自己的朋友圈,删掉任何和你想留下的印象背道而驰的内容。形成定期删除无意义内容的习惯。
风格
在模仿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和图片风格。我的一个朋友每次发朋友圈一些比较抽象的文字时都会用同一个配图,配图同样是抽象的,但每次都能根据问题体会到不同的意味,当然这是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考虑使用卡通的、文艺的、扁平化的、纪实的等等。
分享
分享一些能够表达自己的好文,当然最好有自我评论的内容。
朋友圈给我们构建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这是一个无形的、开放的“圈(quān)”,是开怀容纳天地的,好好利用它,在一定范围内结交朋友,展示自己,不要给它加上栅栏,锁着自我的无病呻吟,把它变成有形的“圈(ju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