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利他主义是慈善行为背后的黄金定律,那么人们究竟是怎么想起来做慈善这种利他行为的呢?是人自己的理性思考,还是基因就决定了人类必须这么做的呢?
首先,人类是受理智支配吗?《蜥蜴脑》一书中就说明人的大脑分为三部分,其中控制理智的大脑皮层是最后进化出来的,也是最后发育完善的。很明显的例子就是我们人类在幼儿时期,很多行为都不可能是通过理智决定的,孩子都是通过慢慢学习,然后变得理智。
这样看来,人类的大脑皮层,是经过长时间的进化出现的产物,也就是说在几百万年前可能那时的古人类根本不具备大脑皮层,那个时候我们会做出利他行为吗?
答案是肯定的。这个例子很好举,只要我们拿没有大脑皮层的动物来观察,就可以轻易发现。最基本的利他行为就是母子之间,母亲可以牺牲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喂养幼子,用生命去保护幼子不受危险。这种现象在各种动物身上都很常见,所以反推,人类做慈善,肯定不是自己理性思考出来的一种活动。
另一本书《自私的基因》可能解释这个现象。书中首先从基因层面上讲述了基因是如何指导我们的行为的,并指出基因自私这一个特征。其实基因自私很好理解,因为一个人的基因是固定的,不可能表现出多种基因形式。比如一个人如果是高鼻梁的基因,就不可能有矮鼻梁的基因,否则就是相互矛盾的。
基因为了让自己能够延续,潜移默化的指导着生物的行为。比如雄性想延续自己的基因,肯定希望多获得配偶,多交配,这样延续基因的概率就大。而雌性需要怀胎,需要哺乳,不可能同时有很多后代,所以她们在子女身上投入的精力更大,因为只有这个子女养好才能延续基因。所以常说男性花心,女性专一,基因层面上已经决定了。
看,基因为了让自己延续,无所不用其极。但是有一个现象好像和基因自私相违背,那就是我们说的利他性。
母亲对孩子的利他行为,其实也是基因决定的。因为孩子这个个体的基因虽然和母亲不一样,但是至少有一半来自母亲,而母亲对孩子的利他行为,正是为了自己一半的基因可以延续。如果多生几胎,那么全部基因可以延续的概率就大大增加了。所以这个利他性和基因的自私性并不矛盾。
反过来看人类的慈善行为。最开始,人的一个团体大概在150人左右,算是一个部族。这个群体里大家的基因相似,因为血缘关系密切。他们之间自然是有利他关系的,比如长辈抚育晚辈,晚辈照顾长辈。
随着农业文明开始,人类集群规模开始变大,开始有国家出现。这样一个国家的人就有利他关系。因为他们必须相互协作才能抵御外族,延续自己的基因。只不过后来集群中人们的血缘关系减弱,而人又不得不相互依靠,才逐渐出现了慈善行为。其实也是在自己富足时多付出一点剩余的东西,以便未来遇到困难时, 其他人也可以伸出援助之手。
其实慈善至少还是我们人类种群中的行为,而现在这种利他行为已经跨越了种群,开始扩散。比如很多爱狗人士抵制人类吃狗肉,呼吁狗是人类的朋友。这应该也算是一种利他行为吧。为什么这种行为没有波及其他如猪牛羊身上呢?应该还是基因自私的原因。猪牛羊人类主要用于饲养,获得肉、奶、皮、毛等都是人的付出,而猪牛羊不可能主动帮助人类。在这方面,狗就有用多了,比如看家,打猎。而现如今,卖萌成了它主要博取欢心的手段。
基因中已经写好了让我延续基因的自私,而慈善是不过是其中一种表现形式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