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接近尾声,暑假即将紧锣密鼓地拉开帷幕。长长的二个月,除了学英语,补奥数,你有没有想过,如何让孩子过一个有趣的假期?
大多数时候,我们的生活不过是柴米油盐,上班、吃饭、睡觉,琐碎重复,乏善可陈。但是,只要你用心一点点,孩子的童年,就可以过得很美好。毕竟,孩子们的记忆,不能只有考试和成绩。
先说说我自己。
2006年,我迷上了微距摄影,最初不过为应付女儿每天“十万个为什么”的百科提问,没想到从此开启一段曼妙时光。我曾经天南海北地寻找美丽的花草,惊叹于微距世界的瑰丽多姿;我曾经追逐清晨和黄昏的每一寸日光,并用镜头记录它们的细微差别;我收养了两只流浪猫,陪它们散步,和它们玩耍,为它们学习绘画;我爱上运动,跑步、游泳、骑行、打球,在汗水淋漓中,体会到激情和酣畅;我带着孩子四处旅行,享受路上的时光。
细细盘点,才发现,就是这些点滴爱好,让我的人生况味十足,也让女儿的童年生活丰富多彩。我试着把自己的心得体验总结成五个部分,与大家分享:
1、亲近自然
2、养只宠物
3、享受旅行
4、培养一个爱好
5、用30天尝试一个新事物
(一)亲近自然
张晓风写过篇散文《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有这么一段文字:
“我给小男孩请了一位家庭教师,是因为小男孩被蝴蝶的三部曲弄得神魂颠倒,又一心想知道蚂蚁怎么回家;看到世上有那么多种蛇,也使他欢喜得着了慌。
他不是天才,他只是一个好奇而且喜欢早点知道答案的孩子。我们尊重他的好奇,珍惜他的兴奋易感的心。我们不是富有的家庭,但我们愿意好好为他请一位老师,告诉他花如何开?果如何结?蜜蜂如何住在六角形的屋子里?蚯蚓如何在泥土中走路吃饭---”
我女儿在三岁的时候,也曾经被乡下外婆家的各种小虫子迷得神魂颠倒,她每天追着我问这问那,把我问得焦头烂额。我也如张晓风一样,想帮她找一个家庭教师。举目四顾,绘画、舞蹈、英语、作文之类的家教广告比比皆是,却从未看到有自然学科的老师出来招揽学生。即使有,我也担心是把孩子们关在房间里,背些枯燥的知识。所以只好硬着头皮,自己兼职女儿的生物教师。
从2011年开始,我从网络和书籍中学习自然科普知识,并用一只佳能数码小相机开始拍摄身边的昆虫和花草,满足女儿对世界的好奇心。
那一年,女儿跟着我到处拍花拍虫子,她认识了蝽、蝉、跳蜘、豆娘、金龟子等各种昆虫;认识了葱兰、夜饭花、商陆这些草地里不显眼的野花。能指着小区绿树下那簇植物说:“妈妈,这是酢浆草,它还有个名字叫三叶草。“她的画作中,也频频出现各种花草昆虫。
天地的大美,四时的序列,万物的荣枯,在微观世界会格外放大。孩子仿佛徜徉在一个童话世界,并惊叹大自然的神奇造化。
如果你从来没有受过任何自然科普教育,你该如何带着孩子一起亲近自然呢?
1、观察身边的一花一草,一鸟一虫,积累感性认识
女儿这一代人从小生长在城市,除了刻意安排的旅游和踏青,平时与大自然相当疏离。台湾的自然达人黄一峰形象地把之形容为“自然缺失症”的一代。其实,何止孩子,很多成人也患有此症。所以他著书论说,希望将自然野趣的种子植入每个孩子心中。
我曾带女儿专门赶赴上海参加他组织的自然野趣活动。他请专业的录音师从各处搜集鸟鸣声,让孩子们仔细辩听;他教孩子们画下想象中的树林,做成个性化的植物书签;他利用树叶的脉络,在软泥上拓印成画。总之,他引导孩子们通过观察和DIY来亲近自然,感受野趣。
黄一峰提出一个概念,不是非要去遥远的荒野才能感受到自然趣味,走出家门,小区的绿地,公园的小路,景观河的水面,到处都有可爱的小生灵。
所以,假如你没有时间带孩子远足,那么带孩子去最近的公园,去乡下的田野,让大自然走进你我的生活。
2、看一些经典的纪录片,深入地了解奇妙自然
《微观世界》
著名的电影导演雅克•贝汉监制出品过记录片“天•地•人”三部曲,即《微观世界》《喜玛拉雅》和《迁徙的鸟》。《微观世界》又叫《点虫虫》,以独特的视角和微观摄影机展示了昆虫世界的精彩。本片获得第二十二届凯撒电影节最佳摄影和最佳剪辑奖。你会惊讶于在我们的脚下,竟有这样一个世界存在。
想要探究这个世界,我们必须俯下身姿,保持静默,倾听和观赏这奇迹。
《植物的私生活》
这个纪录片共有六集,由英国著名的自然植物学家大卫艾登堡禄亲自引导讲解。他带我们细看植物的游历,成长,成花及与其它植物和动物斗争求存种种适应环境的奋斗历程。片子把植物求生这个有趣的过程,以故事性、戏剧性的形式推出。你可以跟随大卫展开一个又惊讶又奇妙的旅程,去真正认识一个我们以为自己已经很了解的世界。
3、最后,最最重要的,放下你的手机,停止盲目的刷屏,拒绝无聊的聚会,多陪陪孩子,多去大自然走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