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拥有此生此世的现实世界是不够的,还必须拥有一个诗意的世界,即心中的圣地。
而边城就是沈从文心中的圣地,那里有安静得如同被人遗忘的茶峒小城,那里处处蓬勃着人性的率真与淳朴。
这座小小的山城,鸟语花香,青山翠竹;古朴的吊脚楼,耸立的小白塔,一脉清流相伴随……花自开来水自流,自然的生命季节循环不息,到处是一片宁静与和平。
有人说:《边城》是一支湘西山村生活的牧歌,是一曲真挚、热烈的爱情赞歌,是一首用小说形式写成的无韵之诗、绘就的无彩之画。沈从文以如椽巨笔,为我们绘就了一幅如诗如画、如梦如烟、田园牧歌式的美丽的湘西世界。
《边城》的作者沈从文被世人一度称为——凤凰之子,因为他出身于苗族湖南凤凰县,他一生的创作也大部分是描写自己的家乡,而《边城》就是沈从文美丽而带点伤感的恋乡梦,是沈从文理想的世界,诗意的世界。沈从文凭一颗诚心,一支笔,用最干净的文字塑造了纯美的湘西世界。他的作品,满是自然的美丽和人性的纯粹。在充满焦虑甚至苦难的现实中,他笔下的世界,给我们的心灵开辟了一方净土。
人物介绍
翠翠:
川湘交界的茶峒边城依山傍水,远离尘嚣,和平安详,如世外之境。城边“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
这个女孩就是翠翠,文中是这样描写翠翠的:“她在风日里成长着,皮肤黑黑的,触目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如水晶,自然抚养着她,教育着她。”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从不想残忍的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边城的风日、山水,使她出落成一个眉清目秀、聪慧温柔,且带几分矜持、几分娇气的少女。
爷爷
忠厚老实,重义轻利,一副古道热肠。几十年如一日地守着渡船,不计报酬,不贪图便宜,“从不思索自己职务对于本人的意义”,只是以给人方便为乐。
傩送
多才多艺,性格与哥哥天保很相似,孤独地追求爱情,最后为亲情放弃爱情。他们都“结实如老虎,却又和气亲人,不骄惰,不浮华,不倚势凌人”。
傩送为了纯真的爱情,宁愿放弃一座碾房的陪嫁而选择渡船,天保则宁愿牺牲自己的幸福,希望成全弟弟的爱情。他们都胸怀宽广,光明磊落。
茶峒风情
茶峒很美,白河清澈,两岸多山,山中翠竹丛立,河边住户自然随意,黄泥墙,黑瓦顶,与周围环境极其调和。茶峒凭山依水筑城。贯穿各个码头的是一条河街,街上的吊脚楼是茶峒富有特色的建筑。
一方水土一方人,沈从文笔下的湘西有一种不为世俗所沾染的淳朴自然美。茶峒人也具有最原始的自然淳朴的品格。面对无法抗拒的春水上涨的考验,茶峒人或安之若素,或从大水中救人救物。顺应自然而又勇敢义气。
作者将边城写得如世外桃源一般的美,寄托了自己对这种田园牧歌式生活的向往。更令人向往的是边城人的仗义淳朴,这样的风俗人情、自然美景,才会孕育出翠翠、傩送这样纯美至善的湘西儿女。
端午初遇
端午节的那天,翠翠和爷爷一起去城里看赛龙舟,中途爷爷和老友喝醉酒了,没有去接翠翠。
天渐渐黑了,翠翠一个人在夜里等爷爷,心里很着急。正当她不知所措时,一个身影向他走来,那明亮的眸子便深深地倒映在翠翠的心里,成为她一生等待的梦幻的泡影。
这是翠翠与傩送的初次相遇,于是,他们之间的爱情悲剧便拉开了序幕。
心挂清浪滩
又是一年端午节。上一年端午节和傩送相遇的情景一直是个甜美的记忆珍藏在翠翠的心间。
因此翠翠又和爷爷到城河边看赛船。祖孙俩到顺顺吊脚楼上避雨,但翠翠这次却没有见到傩送。听人说傩送去了青浪滩。
不过翠翠却认识了大老天保。回家时,爷爷开玩笑问翠翠愿不愿做大老的媳妇。翠翠很不高兴,只是问爷爷的船“是不是正在下青浪滩”。爷爷只是唱着歌。两个都记起二老的船只正在青浪滩。
月下的歌声
原来,天保和傩送都喜欢上了翠翠,于是,天保向翠翠的爷爷提亲了,而傩送在每个有月亮的深夜在那个小各白塔下为翠翠唱歌。
那一晚,翠翠在梦中听到了那嘹亮的歌声。早上起床时,翠翠对爷爷说:梦里灵魂好像随着一种美妙的歌声浮起来了,放佛轻轻地在各处飘荡着,上了白塔,下了菜园,到了船上,又飞窜到悬崖半腰,摘了一大把虎耳草,给了那个唱歌的人。
等待
自从那天翠翠便开始了漫长的等待,书中是这样写道的:到了冬天,那个圯坍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可是那个在月下歌唱,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轻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
在这部小说里作者没有浓墨重彩地叙述一场轰轰烈烈,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而是淡淡地诉说,在你的耳边轻声低语那一段淡淡的忧伤的爱情,却总能击中读者内心最柔软的角落。
作者采用了一种类似于中国山水画留白的艺术,只是稍加点染几个细节,将更多的想象的空间留给读者。
就像小说的结尾:“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作者只是如诗歌般精妙的几笔点缀,却给人留下了悠长的惋惜和无限的牵挂期盼。
《边城》在一首清澈、美丽但又有些哀婉的田园牧歌中,为人类的爱做了恰如其分的说明。
在这样一篇美丽的文字之中,我们更能感受到一种似乎已为我们所陌生的自然、优美、健康的人性,那种如大自然本身一样凝重、明慧而又本色真实的人生形式。
就像他曾说过的: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