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Scrum中,冲刺是Scrum框架的基础。工作在不超过一个月的迭代或循环中进行,这个迭代或者循环称为冲刺。冲刺具有如下几个特性:冲刺是在时间盒内完成的,持续时间短并且长度一致,冲刺开始后就不能更改目标,必须达到团队的完成定义中要求的最终状态。
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有6000词汇量基础的同学,为了完成托福考试8000词汇量,4个月的时间,如果每两周为一个迭代周期,则每两周要记住250个词汇,这个迭代背诵单词的过程就是冲刺。
一、那我们来说说为什么要在时间盒内完成,即要时间限定呢?
时间盒是有明确开始日期、结束日期的。它是冲刺的基础,一定的时间期限内可以帮助我们安排执行工作的情况,管理工作的范围。它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一下几点:
1、时间盒是可以限制WIP数量(work in process已经开始但尚未完的工作清单)
设定了WIP数量就可以合理管理工作任务。每两周只记录250个词汇,再多,可能就吃不消啦,少了,后面的时间盒里完成难度就会加大。
2、强制排列优先顺序
40000个词汇,肯定有使用率最高的词汇, 按照优先级排序,第一个周期内背诵使用最频繁,也就是优先级最高,最重要最有价值的工作。我们的注意力就会更集中于快速完成有价值的事情。
3、展示进度
在结束日期之前,通过对完成和验证重要工作,时间盒可以帮助我们展示相关进度。确保每个冲刺都能产生有价值的、可度量的进度。帮助我们识别完成整项工作还需要多少工作。
第一个月过去了,500个最常见的单词掌握的如何了,更有利于我们认识到与整体目标80000词汇量的距离。
4、避免不必要的完美主义。
时间摆在那里,精力有限,没有办法花费跟多的精力将每个单词的每一种含义都了如指掌。
5、促进结束
时间盒也能激发完成动机。曾经有过很多关于截止时间的试验,人类在结束时间来临前,总是会更加全力以赴的执行。比如每次考试前同学们通宵达旦。
6、增加可预测性
二、为什么要设置不超过一个月的冲刺呢?为什么持续期短呢?
为什么大部分公司发奖金不一次性发完,而是分散到各个月中,不仅仅是为了人员的稳定,还因为分散在更频繁的周期内让员工对公司更加有好感。冲刺分散在许多小的周期里和这个道理有点点相似之处。
1、容易规划
持续周期短的冲刺,如两周,比一个一年的工作相比,为两周冲刺计划的工作量小很多,并且结果也更精确。
2、反馈快
周期短,收到的反馈频率就相应提高,进而完成结果就更可控。每两周检测一次250个单词掌握情况,比4个月后检测8000词汇量掌握情况简单很多。
3、错误有限
显而易见,两周的冲刺即使搞错了,没完成最多损失两周的时间。而,4个月的冲刺错误率就大大提高,并且返工成本更大。
4、检查点多
每个冲刺结束后,都有一个有意义的检查点。每两周都可以检测一下当前的单词掌握情况。而4个月后检查8000词汇掌握程度却有一定难度。
三、当然,短的冲刺还需要有一致的持续期,让大家保持好节奏,保持好心跳,不能忽快忽慢,或者任意调整冲刺周期。
如果是几个团队同做一个项目,让所有的团队都使用相近的节奏效果会更好。
你和几个好友一起考托福,大家水平相近的话,大家制定相近的计划,并互相监督检查,一起完成托福考试的概率将会提高。
另外,关于冲刺的目标,如果没有合理经济理由就不能更改。团队和产品负责人共同承诺的清新而单一的冲刺目标,产品负责人不能随意更改冲刺目标,否则,将会打乱团队节奏,甚至异常终止冲刺。
针对例外的情况,比如,生产出现问题,只有开发团队可以解决,就只能优先解决问题,所以Scrum更加注重实效。
经常熬夜背单词,结果身体生病,只能先把身体养好,才能继续干活!
四、冲刺的输出是产生一个潜在可发布产品的增量
冲刺结束时,产生一个潜在的可发布产品的增量,完成时达到大家认可的完成的定义相一致的程度。相当于对每个冲刺的验收环节,250个单词的基本含义掌握,会读,会写这个完成概念的定义有没有完成呢?
通过以上可见,Scrum中的冲刺是短期的、在一定时间盒内的并且有一定的持续期的范围内,完成一系列的工作。我们可以把他们应用到任何适合敏捷的项目管理项目中,包含敏捷的管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