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很懒,学习动机不强,在家里不会主动帮父母干活,自己也不能好好照顾自己,学习上,不想动脑筋,不爱学习,多一个字不想写,多一句话不想背,父母让做事,有时候根本叫不动,很多父母比较着急,孩子这种状态该怎么办?
那么,首先要搞清楚,孩子懒惰是天生的吗?答案是否定的,孩子的懒惰一定是后天养成的。是因为父母在养育过程中过分的满足了孩子,让孩子养成了懒惰的状态。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的很多动机是由需求激发出来的,而人有人的需要由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等级构成。
当人的需要存在时,人就会产生主观能动性,对于孩子来讲,需要无非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等等,自我实现的需要基本上要等到成年以后才会有这样的需求,当我们将孩子照顾的太好时,孩子的需要被满足了,孩子处于无欲的状态,孩子还想去奋斗去学习吗?
有一位幼儿园的园长说,孩子入学的第一天,当提到吃饭喝水的时候,有一个孩子就会捂着嘴,根本对这些食物不感兴趣,那是家长长期的错误喂养方式造成的,孩子还没有体会到饥饿,家长就追着喂饭喂水,让孩子惧怕。
作为家长,我们现在把孩子照顾的太好了,不愁吃,不愁穿,但是,我们了解孩子需要什么吗?
“知子莫若父”bai这句流传了几千年du的古训,今天看来已经有zhi些过时,至少是不准确的。有关部门的调查结果显示了一个让人意外的事实:50%左右的中学生觉得“父母不了解自己,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他们说:“父母给了我最好的东西,可这些都不是我想要的。”
孩子说的话都是肺腑之言,作为家长,或许根本不懂得孩子需要什么,对于现在的孩子而言,调查结果显示,温饱已经不是问题,而是爱的需要和被尊重的需要。
当我们学会去爱孩子,每天能够抽出一点时间去陪伴孩子,给孩子高效率的陪伴,尽情的玩,如果我们从这个角度想问题,我们是否可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我们只有弄清楚了孩子需要什么,再用这种需要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如“孩子,我们现在一起收拾房间,收拾好了,我们一起出去玩会”,或者是,“孩子,等你认真做好了今天的作业,我们一起去打打球”,可能更能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作为父母,我们要换一种方式和孩子相处,而不是一味地强制,压迫,唠叨,让孩子又惧怕我们,又烦我们,最后又懒又难教育。
孩子到底需要什么,我们怎样满足孩子的需要,我们又该如何合理的运用需要层次理论来激发孩子的内驱力,值得我们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