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开始认识简书是在豆瓣的一篇推荐手机APP的文章里,认识豆瓣又来源于微信,微信呢又是从QQ开始的,而这些软件在申请伊始的第一件事便是起一个昵称。曾经的曾经,这是另我最头疼的一件事。QQ刚开始的时候还好一点,因为即使重名了也没有关系。但是后来的豆瓣和简书如果重名了是没办法完成注册的。所以起什么名更能代表自己,表达自己的思想变得更加重要了。
从五年级开始申请过很多QQ号,但因为不常用,用到现在的QQ号是直到初二才定下来的,QQ昵称从那时到现在也没改过。“漠漠”用了快10年,到现在都是能代表我的心愿的。具体因为什么事情记不清了,但当初改这个名是想让自己不受外界和他人的影响,真正做自己。当然这也是我一直以来对自己的期待,可惜这么多年也没有真正做到过。剖析一下内心,还是因为自卑吧,或许已经形成一种情结,所以这么长时间也未能真正改变,因为自信这种东西的确很难培养。即使一直在相信自己和怀疑自己间徘徊,但我从未放弃过期待。
微信是高考完申请的,昵称直接用的自己名字的首字母大写,后来豆瓣是直接绑定的微信,所以从昵称到头像都是一模一样的。
微博是从大一下学期开始玩儿的,注册的时候把脑子里能想到的名字都试了一遍,却都没能完成注册。系统还提示最好使用汉字、字母和数字的组合,当时身边的同学大都已经成双成对,说不羡慕可能连自己都不相信。所以便把微博名设置为了寻爱加三个字母加申请年份,好在通过了注册,微博名又不能随意更改,所以一直用到现在。后来注册简书的时候是直接用的微博登录,所以简书的昵称跟微博是一模一样的,还一样地无法修改。
如果就这样平平淡淡下去,我是不会想到改昵称的。但是豆瓣逛得多了,我发现自己喜欢的好几个作者豆瓣名和微博名是一样的,他们以同一个名字发在不同平台上的文章受到了大家的喜爱,人们从名字里便可以知道这是同一个人,毫无疑问。而从五年级开始记日记直到现在的我的一个梦想便是有一天我写的文字能被更多人看见。那么给自己起一个能一直沿用的名字当然义不容辞。正好那几天在网页里看到了陶渊明的一首诗:
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昨暮同为人,今旦在鬼录。魂气散何之,枯形寄空木。娇儿索父啼,良友抚我哭。得失不复知,是非安能觉!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在昔无酒饮,今但湛空觞。春醪生浮蚁,何时更能尝!肴案盈我前,亲旧哭我旁。欲语口无音,欲视眼无光。昔在高堂寝,今宿荒草乡;一朝出门去,归来良未央。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嶣峣。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人亦已歌”,一查,居然有很多人在用,但已经顾不上那么多了,谁让我一眼就瞅上它了呢,就和之前就见过似的。很迫不及待地先改了豆瓣名,但简书里已经有人在用,我只好再加上自己名字的首字母了,这样的过程也是波折。不过好在完成了梦想的第一步,这下昵称算是统一了,这不就立马来写下以上的文字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