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咳,如大家所见啊,这是一篇关于作者半夜无聊开黑三小时整出来的写作方法,虽然才一千多字……额……诸位不喜勿喷啊(o´ω`o)
1别堆砌形容词,让剧情变得狗血
有的人写作文,洋洋洒洒一大篇,还时不时冒出来一些让文笔渣叹为观止的高逼格词汇,然而读下来后却发现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内容,让人感觉自己只是在看一篇美词美句小汇总,也就只能拿来背背而已……这就相当于骨头还没长好就开始套脸皮,基地还没打好就开始建房子。
皮再好看也没有支撑他的血肉,房子看起来再高端逼格上档次还不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这个时候我们要怎么办?
2 回到最初的起点(事件如何写)
回到事件发生的时候,以自身作为基点,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此时你的听觉、嗅觉、触觉、甚至是没有感觉,都可以很好的融入进文章中的一部分。
就拿最普通的一件事情来说:放风筝。
诸位想想如果有一篇关于写放风筝的作文,诸位会怎么描写这个过程?可能是流水账:我跑了一会儿,风筝就飞起来了,再逼格点:我跑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风筝顺风而起……好像就没什么可以写的了。
但接下来,让我们调回时间,慢速播放,放大细节。
风筝线勒着你的手,你感觉到了它身上的毛刺儿边,你并不熟悉的撮捻着它,开始迎风奔跑,你感受到了脚底的坑坑洼洼的泥土,你跑的并不是……很美观,你拖着风筝像是拖货物一样任它在地上撒野打滚,带起一圈泥渣草沫,然后,你灰心了……却在忽然手心一片轻盈,你回过头去,看到当风筝掠过天际,带起隐在树叉的飞鸟时的场景,心中欣喜。
请记住,你要成为的是当事人,而不是一个旁观者,你要写你真实所看到的,所感受的。
换句话也就是说:不要强行去悟出你所未悟的,刻画你所未见的。
这就像是小学语文课本里所学的画杨桃,你坐在角落明明只能看到一个孤零零的五角星截面,却非要学人家去画立体,这不是扯淡嘛~。
ps:像作者这样整一个没什么技术含量的思维导图,分类分点,再组合语言,就是一个较为完善的事件啦。
3 动次打次动次打次
可能大家会有一个误区,认为形容词啦修辞手法啦神马的才是文章中最重要的存在。
然而,Actually,事件就像是骨架,形容词像是脸皮,修辞像是经脉,动词像是血肉,连肉都没长好,还能指望这皮包骨有多好看?
用好一连串动词,会使文章带有一种紧凑感,继而产生一种代入感,就像是初中课文《背影》里老阿爸翻x的一幕,看过的人脑子里都应该会有这样一个模糊的画面,似乎这件事曾经就真实的发生在我们眼前。而《背影》里关于这一段的描写,似乎并没用多少形容词。
故在写记叙文时,以大量动词为基础再辅之以必要的形容词为佳。
嗯……但如果是写那种使人沐浴春风般的文章,用形容词来调慢节奏确实是个不二选择……但要求对形容词精准的掌控力,否则华丽的词藻扯得多了托马是真的会使一篇好作文淹死的好伐!
4 素材收集整理
大约写作就是这么一个流程:
选择和结构就是作者的上一张图啦,这里还是先稍稍解释一下素材。
素材:所谓素材积累。
如:你去旅游几天,第一步把你所到达过得大景点先列出来,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第二次细分。例如你在那个地方看到了一块随地乱扔的香蕉皮啊,那时候刚拖了地啊神马的,总之想到什么写什么。
至于选择结构细化作者就不说了,应该都能理解……吧?
另外,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将被挑选过后的素材再次整理成一张新的思维导图,不为什么,只为看着舒心。
_(:з」∠)_
5 题外
要有一颗对世界的好奇心;
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瞎了不怕,脑子会陪你;
继而自我反思,锻炼自我……
总有一天苍山之巅,迎风而立;
你会发现,世界你已看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