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泉的神经

1                                     


大凡在家乡长大的人,生活在别处的时间越长,那种对家乡的思念,就像发酵的酒一样,越会清纯甘冽,绵延悠长。我的家乡板泉,就给了我这样的感觉。


板泉是个小镇,一条公路自西南向东北蜿蜒穿过,路旁商号林立,日子里每逢五和十,就有大集。我在板泉的乡村长大。那时,对父母能领着我去赶镇子上的大集,就像现在出差,去趟首都北京一样的向往。


我离开板泉的乡村已经十多年了,在这些年里,举手投足间,脑海里无不闪回着小镇的意象。我所在的城,尽管离小镇不是很远,间或也还能回去看看,可小镇与时俱进,变化太大了,已经找不到我心目中的影子。在怅惘之余,只有靠搜寻记忆里的小镇,聊以慰藉思念的欲望。


我越来越觉得,我的魂魄在板泉,板泉的神经,像根线,牵扯着我,无时无刻。


2


板泉这个小镇,为什么叫板泉,我无法找到充分的依据。按我的理解,它来源于一条贯穿它的心脏的河流。这条河流从小镇东部的丘陵而来,在越过一条南北向的公路后,伸进了镇子,将其揽腰截成南北两半,到现在镇子还有前村、后东、后西之分,我想就是参照这条河而命名的。


河流在镇子中间变得异常开阔,南北宽足有一百多米,两侧的岸高高的,像墙一样,在这像墙一样高的岸上,矗立着和乡村差不多的房子,高低错落,胡同弯曲通幽。这片开阔的河流,一年四季几乎裸露着河床,只有一股潺潺的溪流,在河床的中间弯曲着,粗粗的沙赫红赫红的平铺着,用手一挖,就有水泉出来。在水面宽的地方,镇子上的人用紫红的石板,搭起了简易的拱桥,以便能够南北通过。


我那时向往的大集就安在这里。


天好的时候,太阳还没从岸边的树林子里升起来,河床上就有人过来了,他们大都是从远地方的乡下来、有重要买卖要做的,所以就有了起午更、赶早集的说法。很快,帐篷下面的汤锅里冒出了热气,案板上响起了切肉的声响,青菜摆了几个长溜,鲜鱼的腥味弥散开来,苇席成卷地竖在河滩上,各色的布卷打开来,主人把尺子别在脑后的衣领里,说书场子里的艺人从黑布包里往外掏竽鼓······几乎在阳光照过来的同时,河道里的人声就鼎沸起来。


倘若在雨天,河道里的大集就变得湿漉漉的,在人声熙攘的空隙,还能听见斗笠、蓑衣、塑料布碰撞起来的窸窣声。站在跨越河流的东北吊西南的公路桥上,向东南看,几乎能看到雨雾笼罩下的集市全貌。


无论是晴天还雨天,令我最留恋的,还是支在溪流边的汤锅。太阳歪头时,肚子里的咕噜声就响个不停,父亲在筐市里等着把他编的长筐全卖掉时,就领着我很愉快地去那汤锅边,老远我就能闻到汤锅的飘香,口水很快泉了出来。


汤锅有很多,父亲总是去长了洛腮胡的主人的那口锅边,他见了父亲,熟悉地笑笑,父亲领着我来到他撑的帐篷下边,那里有红石条子搁起来的桌子,还有家里常用的板头。父亲坐在板头上朝洛腮胡说,老规矩。那时我猜得出,父亲说的老规矩,就是五毛钱的猪肉。那时五毛钱的猪肉也就不少了。洛腮胡很快把猪肉称了出来,然后分放在两个黑瓷碗里,又放上了些芫菜葱花,到那汤锅边舀上汤。很快冒着热气的猪肉汤碗端上了石台。


父亲要了一小碗酒,就着那汤里的肉喝起来。我满足着连日来的渴望地喝着那汤,间或嚼一小块猪肉在嘴里。父亲曾说过,只要你不把那肉吃光,汤是尽管喝的。我看见锅里的汤被舀到一半时,洛腮胡就用那只大舀勺,从灶台旁的沙窝泉里舀出水,倒进沸腾的锅里。我喝着那从沙窝泉里的水做成的肉汤,直到肚子圆溜溜的,才把碗里的肉吃净。


到现在我才明白,喝用沙窝泉里的水做成的肉汤,而不嫌其脏,是那时的人早已形成了共识的。这种共识,我想就是对这泉水的信任和依赖。


3


贯穿板泉东西的那条公路两旁的商号,令我难以忘记的,是图书文具门市部和供销社门市部。


图书文具门市部是个青砖墙青瓦顶的高大的房子,据说是解放前一家财主的豪宅,减租减息运动时被归了公,曾做过一段时间的区公所。它卧居在公路的东侧,河流南岸的老街上,下了公路往东一拐,街南边就是,在它的周围,都是普通的店铺和民房,映衬出了这座宅子的奢华和荣耀。


宅子的门有东西两个,都是双扇的,那门板厚厚的,漆了天蓝色的油漆,煞是抢眼。父亲曾对着它敲了敲,听木头的响声,他就说,这是楠木做的。父亲年幼时读过私塾,很是喜爱读书,每逢来到镇子上,都要到这里转转,见到有他喜欢的书,就咬咬牙买了下来。那时的书,最贵的也不超过五元,便宜的,只有五分钱。可父亲还是要在买前下好多次决心。


他买的书,很杂,有小说,像《大刀记》、《暴风骤雨》、《红岩》等,有人物传记,像《海瑞罢官》,有史书,像《资治通鉴》,有农家用的历书,簿簿的一个小册子。在这些书的最后一页底下,都由一个长得很好看的女售货员,盖了一个长条形的红色印章:图书·板泉。


可能是受父亲的潜移默化,我也不知是何时喜欢上这些书的,继而有了像父亲逛这门市部一样的瘾。父亲总是把这些书看了一遍又一遍,有时拿在手里把玩着,我看他那投入的样子,很是羡慕,心想啥时能像他一样读懂这些书。到上中学时就在镇子上,那个瘾就时不时地折磨着我,尽管兜里没有几毛钱,可总是忍不住地往那里转,即使不走进去,也要在门前多看几眼。


最让我激动的时刻,是镇子上逢山会。镇子每年的四月初五逢春山,十月初十逢秋山。在山会前,门市部里都要进种类比平时多得很的图书。山会这天,学校里放假,一大早我就跟着父亲上了路,等来到镇子外时,人和车就塞住了那条公路,在等待的过程中,我想象书架上的好书让别人买去了的情景,着急得嗓眼里都像有火往外窜。


看我这个样子,父亲就笑着说,真不愧是我的儿子。看来他也是急,只是没办法。后来,我有了个经验,在山会前的头天下午,去那门市部,因为那时图书就摆上书架了,并且人也少,可来个先下手为强。这经验是我的老师说的,果然很灵,有好多书是这样买到的,像《初中文言文文白对译》、《初中数学习题集》等。


的确,这个宽敞的图书文具门市部,给了那时的我很大的帮助。


站在公路桥上往东北向看,就能看到一排白色的房子,墙壁是用花岗岩石块垒砌起来的,那石块凹凸不平,像蘑菇,可石缝间很平直,显示出了工艺的匠心,灰色的水泥瓦,像湖水的粼光,在阳光下泛出了迷人的韵律。这就是供销社门市部,公路恰好在这里拐了弯,向正东而去。


门市部里的柜台很高,货架上摆了并不是很丰富的东西,只是花花绿绿的很诱人。读大学的头几天,父亲把家里的麦子装了两口袋,用车子推着到镇子上的粮库卖掉,换了些钱和粮票,在经过门市部门前时,父亲像是临时决定了似的,对我说,进去看看。父亲把胳膊往柜台上一放,就看见了他要买的东西。


那是个黑色的手提包,售货员的报价是六块五角,父亲毫不犹豫地掏钱买下了。等出了门市部,我问他,买这么贵的东西干啥?他说,你上大学,用得着。看着父亲的样子,我激动得泪水在眶里团团转。那个手提包,到现在我还珍藏着,像件宝物。尽管父亲已经离我而去,可每当看到这只手提包,他那时的音容笑貌,就亲切地闪现在我的眼前。


4


镇子里的那条河流,在镇子外面的丘陵之间,劈开一道沟壑,向东蜿蜒而去。河南岸的镇子里的那老街,可以说是顺着这条河流而建的,在镇子东面越过那条南北公路后,就变成了一条土路,河流紧傍着这条土路向前延伸。


出了镇子,沿这条路往东行约五百米,路南就是县立的板泉中学,校门朝东北方向开,正对着河流,门垛用白色花岗岩石垒砌,蔚为壮观。从远处看学校,树木参天,俨然飘泊在田野雾霭中的海市蜃楼。我就在这里读完了初中,又读高中。


说来也巧,河流在学校门口不远处形成了个瀑布,原因是镇上在这里修了处拦水坝,坝上面是桥,可以南北通行,住在镇东北角的学生走这座坝到学校,可以省很多的时间。瀑布是人工形成的,恰好给功课疲乏之余的同学提供了乐处。


每到春天,学校周围的树木和庄稼一片葱郁,绿意盎然。坝桥那边的瀑布,在早晨或晚上,都能听见哗哗的流水声,那溅下来的水,落在岩石上,像珠玑飞落玉盘。中午,阳光呈现出了透明的媚泽,清澈的溪水里,走着三三两两的女同学,她们挽起了裤管,放松地嬉戏,唧唧喳喳地像燕子的低飞,洁白的小腿、白嫩的脚面和红润的脚跟,晃动起层层水晕,阳光好像也醉了,紧跟着她们,把晃动不已的影子筛在岸边的水草上。


傍晚的人影,在庄稼地里模糊起来。那是晚饭后,到户外散步的同学。他们有的拿着英语课本,坐在田埂上,闻着庄稼的香味,背起单词;有的童心不泯,合伙追逐起一只突然从田间窜出来的野兔,直到大汗淋漓,气喘嘘嘘。瀑布在释放着诱惑,吸引着他们把头伸进去,就着飞溅上来的水花,洗掉汗水和喘嘘。


瀑布,溪流,还有坝桥,田野,沐浴在从校园飞出的《洒干汤卖无》的韵律里,陡添了勃勃的生机,变得更加怡情宜人,让同学有置身仙境的融融感受。


5


“我是乡下放进城里来的一只风筝,飘来飘去已经二十年,线绳还系在老家的房梁上。”这是作家张宇在《乡村情感》里的第一句话。他接着又说,“城里的街道很宽,总觉得这是别人的路,没有自己下脚的地方。······只有风低低地吹过来时,才能追着风吻到那遥远的山坡和亲密的乡村,还有那温暖的黄泥土屋。”


是的,对家乡的思念,使张宇感到自己是个线绳系在老家房梁上的风筝。板泉的神经,也像根风筝线,牵引着我,无论我飘到哪里,都不会割断我对家乡那酒醇一样甘冽的思念。尽管我心目中的板泉在现实中已经消失,可我在淡淡的怅惘之后,感到更多的是欣喜,因为一个崭新的富饶的城镇正在崛起。


我越来越觉得,我的魂魄在板泉,她的神经在无时无刻地牵动着我,总会有那么一天,我要重新回到她的怀抱。




作者:刘乃玉,1967年8月出生,山东省莒南县人,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日照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出版中短篇小说集《一个男人的二十四小时》、长篇小说《七十二堂号》,曾获日照文艺奖、日照市精神文明建设精品工程奖、黄金书屋第二届原创文学大奖赛小说组二等奖、新浪网第二届华文原创文学大奖赛优秀长篇小说奖,曾主持编写《日照青年作家方阵》、《日照青年文学生态》。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271评论 5 47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275评论 2 380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151评论 0 336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550评论 1 27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553评论 5 36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59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24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80评论 0 257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26评论 1 29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578评论 2 32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61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63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40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26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56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872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391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第一部分:滚雪球 采访了1000个开了挂的女人,我终于知道无需再羡慕任何人 有一个词叫“富人思维”,也就是说,有钱...
    妖晶儿阅读 402评论 0 1
  • 天气,阴!【回忆往事恍如梦】 此刻的我在回忆我的前半生! 我出生在农村家庭,全家五口人就指爸爸那微博的工资! 因家...
    油利除洗碗巾70元20条阅读 503评论 2 2
  • 本周金句:不要给孩子设定过高的目标不要对孩子有过高的期望过高的期望带来压力压力带来不安全不安全带来的寻找安全紧接着...
    琂娜_0317阅读 494评论 1 1
  • 天气预报说明天有雨,原计划的7月16日返校便提早到了15日下午也就是今天。本来还很高兴可以提前结束工作回去了,但是...
    果果777阅读 124评论 0 1
  • ——到这儿来呀。 ——快来啊。 当抓住阳台扶手正准备纵身一跃的小冢辉美第一次看到远处传来的那道光时,她不曾想过自己...
    冰棍儿嗝阅读 738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