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妈妈们大家好,我是吴老师。
最近因为身体的原因做了手术,与大家暂别。目前已逐渐恢复健康,感谢各位粉丝朋友们的牵挂。
今天我们不说别的,吴老师想和大家聊一聊最近这段时间发生在我身上的一段经历,以及对此引发的,对于养育孩子方面的一些感想。
这次住院,机缘巧合让我结识了一位年轻有为的女医生。她比我小四岁,专业、聪慧、负责、温柔。让住院中的我,不禁想去认识她,了解她。
后来,我了解到她是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博士,师从协和著名教授,年轻有为。我发现自己越了解她,就越喜欢她、欣赏她。我发现我每次见到她,或是看到她挂在病区墙上的照片,都会非常的激动,感慨万千。我确信自己并没有同性恋的倾向,但我更确信: 这是一种非同寻常的情感。究竟,我这是怎么了?
作为一名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我觉察到了这份情绪、情感的不同寻常,于是我开始了自我探索。我越往自己的内心深处看,越发现这样一个事实:这位年轻有为的女医生,不正是曾经理想中的自己吗?
1. 默默埋藏理想,但求爸妈高兴
从小,我是由姥姥带大的。
我的姥姥是老一辈经历过战争时期的医护人员。她是上海胸科医院的前身 - 红城医院的老护士长。从小她就教我玩打针、输液、处理伤口、搬运伤员等等的过家家游戏。在我小小的心底里埋下了,成为一名医护人员希望的种子。
然而,我的爸爸妈妈(特别是妈妈)是十分强势的人。
妈妈从小喜欢音乐,可因为小的时候家里穷,没有能力给妈妈买乐器,所以她这一辈子都没有实现自己成为音乐家的梦想。于是在我小的时候,妈妈想方设法把自己未能完成的梦想强加在我的身上。从小,在别人的眼中,我是一个标标准准的“别人家的孩子”: 顺从、听话、学习成绩好,而且还有艺术特长(钢琴十级)。因为当时,无论中考还是高考,有艺术特长就可以加分,有助于升学。
小时候,妈妈对我很严厉,爸爸妈妈也经常吵架,所以我也时不时地会遭殃。我不敢违背妈妈的意思。也只有当我琴弹得好,受到老师表扬,或是成绩好,拿到班级名次的时候,妈妈才会笑,才会高兴,才会夸奖我、奖励我。那个时候,考好的成绩、弹好琴,是我让妈妈笑的唯一方法。甚至当时我都有一种错觉: 成为音乐家,就是我自己的理想。现在想来,或许那只是一种渴望对妈妈的认同。
然而很遗憾,仅仅一分之差,我没能进入妈妈理想中的音乐学府: 音乐学院附小。还记得那段黑暗的日子,妈妈的生活仿佛失去了所有的光彩。我跟着妈妈整天在家以泪洗面,过了好长一段时间才慢慢走出来。那个时候,妈妈的心情就是我的心情。妈妈不开心,我也高兴不起来。
在音乐路上失败之后,妈妈的注意力又转向了我的学习,希望我进入名牌大学。当时我的表姐和表姐夫都是早年从事IT行业的那一批人。无论是收入还是地位,在当时都十分耀眼。于是他们每个周末都要我去姐姐家,跟他们学习电脑技术。以后,想要我考交大的计算机专业。虽然我对计算机并不讨厌,但也没有特别喜欢的感觉。只是因为他们想让我这样,所以我听话。
因为听话,是我一直以来的习惯。
2. 荒唐的“高考志愿”,潜意识的爆发
我的高考志愿,几乎都是妈妈帮我填的。
当然他们最后也问过我的意见。当时,我提出了一个小小的要求。因为那一年恰好是交大和第二医科大学合并后的第一年招生。我偷偷填上一个“临床医学”的志愿,但我又害怕妈妈不高兴,怕他们觉得我不喜欢他们帮我选择的那些专业,所以只敢写在了第三志愿。
意外并没有发生,我最终也没能当成医生。
回想起当时那个怯懦、卑微的自己。卑微到连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欢、想要的是什么。因为我不敢相信自己会是“叛逆的”,我甚至会为自己有主见、有想法而感到羞耻,感到恐惧。因为对我来说“有自己的想法”就是“背叛妈妈”,而“背叛妈妈”就意味着“失去妈妈”!所以当时,这一切统统被我压抑到了潜意识中。我以为自己什么都无所谓,但其实并不是这样。
说来也非常好笑。我的高考志愿填得五花八门。既有文科类的外语专业、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也有理科类的计算机专业、自动化专业、大人眼中稳定的财会专业......我还记得我高中的好友 -- 一位想当医生的同学,她的高考志愿从第一个到最后一个,所有的学校填的都是“临床医学”。现在回想起来,这才是一个正常的高考志愿填写姿势吧!?
后来,我按照成绩进入了商务日语专业。
读书是我的强项,一如既往地,我成绩优秀。还没有毕业,就拿到了日语口译资格证书,拿到了日语一级。毕业后顺利从事着大家羡慕的、稳定的、体面的工作。但是我并不开心,我觉得自己就像是一个人偶,没有思想,没有感觉。
然而,潜意识终究是强大的。对于“医生”这个职业的迷恋,从来都没有终止过!
还记得我的第一份工作,是日语口译。因为工作关系经常出差,每到一个地方,我都喜欢去逛一逛当地最有名的医院,看一看那里医生们工作的样子。在别人眼里,这或许是一个非常奇怪的爱好,但我就是通过这样一种方式,让自己过把瘾!
我还曾发了疯似地,非要找一个医生做男朋友。现在想来,也只不过是想要在对方身上寄托自己未完的理想。这样的情感是不纯粹的,对对方是不公平的。所以也是不健康的,不长久的。
一直到2006年,90多岁的姥姥病了。爸爸妈妈一心扑在照顾老人的事情上,对我的控制、管束发生了松懈,我似乎嗅到了一丝自由的空气,或许是被压抑、控制得太久了。刚开始我简直不敢相信。
身体里,那些想要为自己做主的细胞开始慢慢苏醒,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3. 转行心理咨询,幼时梦想的“升华”
这一路我经历了很多,但也在摸爬滚打中慢慢成长了自己。更重要的是,在2011年的时候,我遇见了心理咨询,遇见了我敬爱的导师,还有师姐。我终于发现,原来有那么多的事情都可以自己选,可以自己做主,可以自己来决定自己的人生要什么,不要什么,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
父母从小教会我正直、善良、认真与坚韧,却没能让我拥有一个自由的灵魂。
随着咨询工作推进,我也渐渐发现: 在这个社会上有那么多和我类似的人,做着爸妈眼中的乖孩子,同时却做着委屈的自己。
父母都是爱孩子的,这句话我信。
但是那些想要孩子按照自己设定的轨迹成长的父母,他们更爱的是自己。他们不管孩子舒不舒服,也要让自己舒服。他们宁可让孩子因为没有自由的空间,不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志生活而生命枯萎,也要让孩子按照他们的想法去生活,去成长。要孩子活出他们心目中成功的标准,才满意!
同时,他们也是可怜的。
因为在他们的内心,同样住着一个孤独的、不被理解、不被支持的可怜的小孩。或许他们曾经也经历过和我们一样的不舒服、不痛快。但他们并没有意识到,其实这样是不对的。于是就这样默默地把这一套养育孩子的方法,像木马程序一样继承下来,用到我们的身上。
如今的我从事着心理咨询行业,每天帮助着无数纠结于各种情感中的人。每每遇到那些通过我的咨询开导,重新豁然开朗的人,我会感到非常欣慰和有成就感。我非常热爱我现在的职业。或许此时的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实现了幼时那个想要救死扶伤、帮助他人的小小梦想。
4. 爱孩子,便如TA所是,而非我所愿
虽然成年后,绝大多数人在心理咨询的帮助下,通过自我成长的努力,能够克服曾经那些过往和委屈,慢慢让自己的内心重新获得成长。但毕竟时光无法倒流,受过的伤就像疤痕一样,可以痊愈,但永远都会留有印记。
就好像这次,当我暮然回首,看到那位身穿淡紫色手术服,披着白大褂,身材窈窕阳光青春的她,向我翩翩走来的时候,我的心中,还是禁不住涌动起那一丝丝的,片刻的遗憾。
今天的故事有点长,有点涩。但吴老师却想用我最最真实的经历和感受,告诉各位为人父母的家长朋友们:
孩子,并不是我们的孩子。TA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会慢慢有自己的想法、喜好。
很多时候,大人不喜欢,或是不削一顾的东西,孩子却甘之如饴。请不要因为那些纯粹属于大人的,这样那样的理由去阻止TA,打扰TA,保护好孩子每一个小小的心愿和想法。
有时候,孩子“听话”孩子“乖”,并不代表TA真的想这么做,或许仅仅是来自害怕被父母抛弃、被父母不喜欢的那种内心深深的恐惧。因为他们实在太小,需要仰仗父母才能生存,“离开父母”对他们而言,就等于失去了一切!
很多时候,孩子不肯,但家长却要逼着孩子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常常会有这样一句慷慨激昂的理由: 现在他不懂,不理解,但是未来,他一定会感激我的!其实,这都是家长的自以为是。父母认为的“好”并不一定就是孩子想要的。因为再光鲜的成绩,再荣耀的地位,都无法弥补孩子内心: 无法做自己,无法达成自己想要的目标,过上自己想要生活的那种 -- 心灵上的创伤与遗憾。
马云,曾经的教师,现在的阿里巴巴创始人;曹可凡,曾经的医生,现在的著名央视主持人……成年后勇于推翻过去做自己的人,是勇敢的,但毕竟也是辛劳的。何况更多的人,由于各种现实的压力,顾虑重重,想要改变的时候,却是有心无力。而造成这一切的人,却是口口声声最爱他们的父母!
当孩子吃了几口饭菜,不愿意再吃的时候: 是威逼利诱,还是尊重TA的意愿?
当孩子不愿意分享玩具给小伙伴的时候: 你是怪TA小气,还是尊重TA的意愿?
当你买了门票,带孩子去游乐场玩:孩子玩了15分钟就不愿再玩的时候,你会因为心疼钱,硬逼着孩子继续玩满一两个小时再出来,还是尊重孩子的意愿?
当孩子想要一个昂贵的玩具,而你却不能给她买的时候,你是疾言厉色地责怪孩子: 你怎么可以有这样的想法?!你想买这么贵的玩具,就是不对的!还是坦诚地告诉TA: “我明白你很喜欢,很想要,但妈妈/爸爸现在没有这个能力买,如果你真的很想要,我们可以一起来想想办法”呢?
……
孩子的自尊、自信、独立和创造力,乃至健康丰盛的精神生命,就是在家长这样一次次回应的不同选项中,逐步走向分叉之路。或是受到保护,慢慢建立起来,或是被逐步磨平、殆尽。
去接女儿放学的时候,时常会听到有妈妈说: 我们家是小姑娘,得让她学学音乐,培养培养气质;我们家是男孩子,要让他学学武术,可以让他变得 MAN 一点……
给孩子创造接触、了解的机会固然是好,但最终要不要学,要学哪一个,还得看孩子自己的意愿。没有谁规定,小女孩一定得喜欢洋娃娃,我女儿就更喜欢: 飞机、坦克,还有挖掘机。虽然对此我完全没有兴趣,但我会尊重她的爱好。
特别喜欢李雪老师的一句话,最后送给各位爸爸妈妈:爱孩子,便如TA所是,而非我所愿。
这是父母能为孩子做的,最艰难,却是最最伟大的事情!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