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官方统计,中国流失海外的文物多达1000万件,其中有164万余件被世界200多家博物馆收藏,包括伦敦大英博物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巴黎卢浮宫、东京国立博物馆和圣彼得堡冬宫等许多世界著名的博物馆。
朵朵相信,每一个华夏儿女,在看到或想到那些被封存在异国橱窗里的国宝,内心的感受一定是五味杂陈。它们本属于中国,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究竟是如何漂泊到遥远的异国他乡、成为异乡的“尤物”?
在哀叹之余,我们又可以用什么方法,让它们回家?而目前,我们又做到了哪些?
朵朵在这篇文章里,为你梳理了6件失落文物的故事,并为你推荐一个重要的展览,希望你有机会一定要去那里看看“回家的游子”。
01
它是中国古代最珍贵的卷轴画之一
却以25英镑的价格入藏大英博物馆
▼
《女史箴图》
英国
@大英博物馆
提到流失海外的文物,不得不提大英博物馆收藏的《女史箴图》。
它可能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中国书画作品之一,相传为东晋顾恺之的作品,现存的这一幅普遍认为是唐代摹本。
这幅画讲的是什么呢?其实是历代先贤圣女的故事。 公元290年,晋惠帝昏庸无能,朝中大权在皇后贾氏手中。贾氏狠毒荒淫,朝廷上下多有不满。大臣张华搜集了历代先贤圣女的故事,写成《女史箴》一文,借古代贤德女子的忠孝节义故事对贾后进行讽谏。
顾恺之是东晋杰出的画家,被誉为中国艺术史上有名的“三绝”:才绝、画绝、痴绝。但他没有真迹流传下来,现在我们能看到的都是摹本。顾恺之十分赞赏张华这篇文章,于是创作出了《女史箴图》。原文有十二节,因此画也是十二段,每段画一个故事。因为年代久远,前三段已经丢失,现仅存后面九段。
顾恺之(图片来源于网络 )
它是如何流失的?
这幅画最早见于记录是在宋徽宗时期,传世几百年间留下了大量藏家的印章,最后成了乾隆皇帝的私家珍藏,又在慈禧太后时期被移往颐和园。
1900年八国联军进京,驻扎在颐和园的一位英国军官克劳伦斯·K·约翰逊趁乱将《女史箴图》盗走(约翰逊的家人后来辩称《女史箴图》是一个被约翰逊救过的贵妇的赠品)。1902年约翰逊回到伦敦,他没有意识到画的价值,把它拿到博物馆只是想让馆员给画轴上的玉扣估价。 大英博物馆绘画部的管理员Sidney Colvin和助手认识到了这幅画的价值,用25英镑买了下来,大概相当于现在的一万五千块钱。
于是,当今存世最早的中国绢画、大英博物馆三大镇馆之宝之一的《女史箴图》,就以25英镑的价格入藏了大英博物馆。
被拦腰截为三段的传世之作
由于当时欠缺中国书画的相关知识,大英博物馆将这幅画拦腰截为三段,装裱在木板上悬挂展出,出现了一定的掉渣现象。此外,明清时期的题跋也遭到了损坏,形成了历史断层。
现在,为了保护这幅画,它不会再被移动,每年只公开展览4周,其余时间都避光保存,只有在特别的参观需求下才会将避光罩临时打开。
02
失落于大英的“中国古代百科全书”
其中就有全世界最早的雕版印刷品
▼
《金刚经》
英国
@大英图书馆
《金刚经》全称《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全长16尺,高1尺。卷首印有佛教故事图,是释迦牟尼坐在莲花座上给须菩提长老说法的情景。卷尾最后一行是“咸通九年(即868年)四月十五日王玠为二亲敬造普施”字样。正是因为这一行字,让它成为了至今存于世的中国早期印刷品实物中唯一的一份本身留有明确、完整的刻印年代的印品。
敦煌遗书的失落故事
1900年,一个名叫王圆箓的道士在甘肃敦煌莫高窟发现了一间密室,也就是著名的“藏经洞”。密室里堆满了不知何人留下的5~11世纪古代文献,数量多达五六万件,被后来的学者誉为“中古时代的百科全书”,这批文献就是“敦煌遗书”,《金刚经》也是其中之一。
1907年,英国考古学家、探险家斯坦因来到中国,从道士王圆箓手中,买走了大约两万件文物,转给了英国和印度政府。大英图书馆分得11000件,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这本《金刚经》。
在被大英图书馆专家小组修复之后,《金刚经》被遗憾地分成了几段,正分批陈列于大英图书馆的约翰里特布赖特画廊(Sir John Ritblat Gallery)。这个展厅是免费开放的永久展厅,专门陈列大英图书馆中的珍宝。
03
唐太宗李世民的六匹爱马
12万美元出售后东西两隔
▼
昭陵六骏
美国
@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中有一个漂亮的圆形大厅,专门陈设着来自中国的文物。而其中最让大家激动的,应该是两匹来自唐太宗昭陵的神马——“拳毛騧”和“飒露紫”。它们是本属于唐太宗李世民陵墓【昭陵】北面祭坛东西两侧的六块骏马青石浮雕石刻。
宾大“中国圆厅”
这是大古董商卢芹斋于1920年,以12万5千美元的价格出售给博物馆的。
这六匹骏马为什么会在李世民的墓前?原来它们都是李世民唐朝建立前先后骑过的战马,分别名为“拳毛騧”“什伐赤”“白蹄乌”“特勒骠”“青骓”“飒露紫”。为了一份纪念,李世民令工艺家阎立德和画家阎立本,用浮雕描绘六匹战马列置于陵前。
那么六匹战马少了两匹,另外还有四匹我们有机会见到吗?有的,如果你来到古都西安,千万不要错过西安碑林博物院,因为曾经剩余的四块也被打碎装箱,幸在盗运时被截获,现在就在西安碑林博物院等待和你相见。
04
混战年代的遗憾
1600元大洋换走的元代壁画
▼
《药师经变图》
美国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中国艺术展区,有一幅名为《药师经变图》的中国元代巨型壁画,说起这幅壁画,还真有些来历。
在佛教传入中国后,建立了一批寺庙,山西洪洞的广胜寺就是最早的寺庙之一,香火不断,但也历经坎坷。元代壁画《药师经变图》就绘在广胜寺下寺大殿的山墙上。
上世纪20年代,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广胜寺也破败不堪,寺里的和尚无钱修庙,1929年,寺里僧人以1600元大洋,将《药师经变》壁画卖给了两个美国人,所得款项用于维修庙宇。
壁画辗转来到美国,被一个酷爱中国文物的牙医收购,但大幅壁画放在家里并不好保管,于是1964年,以他母亲的名义将这幅壁画捐献给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05
十八尊写实典范罗汉雕塑
一遭哄抢散落于异国他乡
▼
易县八佛洼辽三彩罗汉造像
法国
@吉美博物馆
作为老牌殖民地国家,法国也收藏了大量的中国文物。其中收藏中国文物最多的博物馆当属吉美博物馆。
吉美博物馆又叫“国立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是由一位叫做爱弥尔·吉美的富商创办,他十分热衷于东方宗教艺术的研究,在他去世前,将所有的收藏和十数万册书籍和五万多件照片资料全部捐献给了国家,法国因此将吉美博物馆设为国立博物馆东方部,像敦煌经书、象尊等许多中国的文物就藏在吉美博物馆里。
《爱弥尔·吉美在他的博物馆》,由Ferdinand Jean Luigini于1898年绘制
这尊罗汉像是在上个世纪民国初年流失出去的。它原本安放于河北易县睒子洞中,一共一十八尊,1912年,在河北易县睒子洞中安享了几百年香火的罗汉忽然遭到持续地偷窃和哄抢。德国、法国和日本的古董商人也是闻风而动。
此时距离清朝覆灭还不到一年,社会还处于改朝换代的动荡之中,这却给古董的交易带来了异常的机会。各国古董商人开始不择手段,四处搜掠中国的古物。
吉美博物馆收藏的这尊罗汉如真人般大小,平静的面容,结禅定印的双手,无不流露出罗汉内心的祥和与禅意。它身上的袈裟纹理自然飘逸,栩栩如生的艺术风格可以说像是古希腊罗马雕塑一样,在中国其他的佛造像艺术中很难见到。
如果你想看全这十八尊罗汉像的话,需要前往3个大洲、5个国家、7个博物馆。而它们,都不在中国。
06
乾隆收藏四大名卷之一
已在日本遭遇两次劫难
▼
《潇湘卧游图卷》
日本
@东京国立博物馆
1923年9月1日,日本的东京和横滨遭遇了里氏7.9级地震,也就是著名的“关东大地震”。位于东京的银行大亨菊池晋二的家也未能幸免,但老人还是在大火中奋力救出了三幅书画,其中两幅正是来自中国宋代的名作——苏轼的《寒食帖》(现已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和《潇湘卧游图卷》。
清末民初,日本人原田悟郎开始从事中国文物买卖,这两幅名作就在其中。他乘船回到日本后,将它们卖给了喜爱中国书画的菊池晋二。又几经辗转,《潇湘卧游图卷》终于入藏东京国立博物馆,并在那里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这幅画讲的是什么呢?南宋时期一位禅师在云游四海之后,隐居在了浙江吴兴一座名叫金斗的山中。他想到自己还没有游览过潇湘山水,便请了一位姓李的画家替他描绘出了山水美景。
这幅画用墨浓淡得宜,有着极其精微的明暗变化,日本修复人员在清洁画卷时,竟发现了画卷空白处有隐隐约约的浮现出淡墨描绘的芦苇。如此细腻精致,难怪被人称为“南宋山水画第一神来之作”。
朋朋哥哥&朵朵@耳朵里的博物馆(ID:ykjydtyg)
大观家庭(ID:thedaguan)出品
关注耳朵里的博物馆,和百万家庭深度看展览。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内容合作请微信联系大观家庭(ID:thedag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