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时看到《红楼梦》里:“女儿喜,对镜晨妆颜色美。 女 儿乐,秋千架上春衫薄”的诗句,便遐想荡秋千的雅事:“有亭台六七座,秋千一两架。绕的流觞曲水,面著太湖山石,名花异草”,一袭洁白的罗裙,坐于秋千上,风吹着衣袂飘飘而举,像仙女一样,悠然荡漾,该有多仙多美好。
又是春暖花开时,与好友踏青游春,看到一漂亮的秋千,“花板润沾红杏雨,彩绳斜挂绿杨烟”,古典、诗意、自然的情韵,想起少小时心中的小小愿望,便欣然坐上秋千,粉色的衣裳随风飘扬,心情顿时飞扬起来。女儿乐,老太亦可乐矣。
据说秋千起源于上古时代,原是为了生存,生活在山林里的人类祖先,为裹腹采摘野果,或躲避猛兽袭击,常常攀藤缘萝以跨壑越涧,从中受到启示,渐渐演变成为生活中娱乐的秋千。
唐朝词人高无际的《汉武帝后庭秋千赋(并序)》可了解到秋千在汉朝的流行情况,序中说“况秋千者‘千秋’也,汉武祈千秋之寿,故后宫多秋千之乐。”,当时的宫中流行秋千之乐的原因是为了祈寿。赋云:“丛娇乱立以推进,一态婵娟而上跻;乍龙伸而蠖屈,将欲上而复低;擢纤手以星曳,腾弱质而云齐;一去一来,斗舞空 之花蝶;双上双下,乱晴野之虹霓。径如风,捷如电,倏忽顾盼,万人皆见,香裾飒以牵空,珠汗集而光面。”此赋生动再现了汉宫佳丽春风桃李之日,斗春服,竞新裳,荡秋千的美好情形。
自汉以后,秋千这一休闲娱乐活动,渐渐地由宫内扩大至民间,在南北朝时已很流行。南朝梁宗懔撰《荆楚岁时记》记载:“春时悬长绳于高木,士女衣彩服坐于其上而推引之,名曰打秋千。”
唐宋时,秋千更是诗人词者笔下的爱物,从唐诗宋词中就能领略到秋千情致唐宋朝。
诗人杜甫《清明》一诗道:“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清贫的诗人赶上乱离时代,四处漂泊,所见甚广,但不管走到哪里,触目所见物换景移,风俗殊异,所同者唯秋千也。
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苏轼《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苏轼《上巳日与二三子携酒出游随所见辄作数句明日》有云:“辘轳绳断井深碧,秋千索挂人何所。映帘空复小桃枝,乞浆不见应门女。”
吴文英《风入松》:“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与苏轼的诗有相同的意趣,皆是秋千空在,而伊人不知何处。
著名女词人李清照也写有一首《点绛唇·蹴罢秋千》的词:“”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读此词,仿佛看到易安居士刚从秋千架上下来,香汗淋漓,依着门假装闻梅子的青香,实则偷窥来家作客的美少年。画面感实足。
春景,伊人,秋千,如此美好,我的言词已显苍白,只有借美好的古诗词才可尽情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