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1/3
程序员做的功能上线后一般是交给别人使用的,比如运营后台会给运营人员使用,网站会交由最终用户使用。而程序员自己,往往很少光顾的。后续呢?程序员会不断收到功能修改和完善的请求,然后,机械性的去编码给予实现。
互联网IT团队分工细化,除了程序员,还有QA、UE。
我们常常看到,程序员将功能提测后,QA/UE会提出来一堆的问题,一部分是功能实现的bug、还有一部分是包括对原需求的改善,以及UE如界面交互的提升。一个测试过程对程序员来说,有时工作量比开发过程还大。
等测试ok上线发版后,对程序员来说一切就万事大吉了。
功能不被使用,就不会被发现有哪些不足。
自己不用,你永远不知道自己做的东西有多烂。这话听起来多少有些尖锐刺耳,事实往往正是如此。
PART2/3
我之前发文,介绍了一款自己做的运营工具。当然,只是team内我们几个技术人员用。不过,在每天至少两次的使用过程中,发现操作还是比较繁琐的。于是,我再度做了改进。chrome里F2看到的效果是下图这样子的。
PART3/3
那天跟公司的UE小伙聊天,真有一种共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他介绍,在体验公司的在线理财产品过程中,整个网银支付环节,浏览器地址栏跳了6次,体验极差,一旦用户网络慢,体验将更差。这我才意识到,这的确是个糟糕的实现。一个网银支付,涉及到公司的三个站点,首先是那个在线理财平台,然后是公司的聚合支付网关,然后是公司的支付中心。这三者的通信靠的是form表单自动提交的方式,这就涉及到浏览器的跳转。最终支付中心同样会通过这种form表单自动提交的方式将请求数据发送给第三方支付平台,最终到网银端,用户输入卡密完成支付。
曾经我和同事争论,就网银支付来说,我同事说让下游支付系统通过服务端与支付中心通信,支付中心返回请求三方的form表单,由下游支付系统输出进行跳转。我凭经验,坚持认为应该让下游支付系统用form表单自动提交的方式,将数据请求到支付中心,这样也保证了数据的安全。
现在兼顾UE的角度来看的话,就有必要废除我那种经验式的实现了。解决方案是改为服务端通信,支付中心把请求三方的form表单作为一个url返回给下游系统。下游系统重定向到这个url,这个url实现form表单自动提交,这样就减少了一次浏览器跳转。进一步来说,考虑到下游支付系统是公司内部系统,不妨利用我同事的那种方式,直接把请求三方的form表单返回给下游系统,这样下游系统来输出到浏览器实现跳转,这样就又减少了一次浏览器跳转。这对用户体验来说,将是很好的提升。
CONCLUSION
泡了一瓶水,一篇文章,一个午后。调皮的小侄儿非要给拍个照片O(∩_∩)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