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是中国文化祭奠的时期,是这个文学上古期的第一段。这一时期所形成的文化形态和文化品质对后世具有及其深远的影响。
先秦文学的产生可以从中国文字的诞生开始叙述,在最早的记录中,最先出现的是原始神话传说和歌谣。当时的人们还处于思想的迷茫期,对大自然充满了敬畏。由于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便依据自然其他生物的生殖繁衍来想象臆造神话自然以此作为自己的信仰, 以求得更好生存环境和条件。
自然的,那个时期神话出来的很多人物至今依旧是人们信仰供奉的对像,例如在《山海经·南山经》中其状如牛有蛇尾带羽翼的魼冬死而夏生,食之不患痈肿的神兽;其状若鸡,五采而文的凤凰,一现世就天下太平和如雄鸡而人面的凫徯一出现就会带来战争,等等。都体现当时人们希安避祸的心理,其中不少奇型物兽在今天仍然受人民的崇拜与景仰,其中龙凤更是成了民族图腾,这些都是先秦文学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先秦时期记录的大都是一些只言片语,但确实是先人生活场景的再现,如《吴越春秋》卷九所载的《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寥寥数语便描述了原始人制造武器和狩猎的过程。可对于我们今天研究上古生活和人类文明的进化却用着重要意义。
先秦文学初为占卜文化,代表作品为《诗经》,其中颂很大的篇幅都是描写记录占卜祭祀的内容和过程,带着先民的祈愿与信仰,体现在奴隶社会时期人们的所求所思。到春秋时期,分封制瓦解,上层贵族逐渐走向没落,士阶层兴起,民间聚众讲学之风应运而起,先秦文学作者的身份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由贵族逐渐下移。这些变化使先秦文学在体裁、题材、风格等方面显示出了异彩纷呈的特性,而这些文化特征决定了之后的文学呈现综合发展的形态。
甲骨卜辞和殷商器铭文是我国最早的记事文字,也是我国古代散文的起点。这些卜辞所记内容相当丰富,包括祭祀、农业生产、田猎、风雨、战争、疾病等许多方面,真实朴素地反映了殷商时期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状况,是很值得我们后人参考的资料。《尚书》作为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其历史价值不言而喻,我们今天的很多道理出自其中,如其中《商书·盘庚》记录盘庚为说服众人迁都于殷而发表的训辞:“若网在纲,有条而不是紊”“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其犹可扑灭”比喻生动贴切,至今仍活在我们的语言中,就是《尚书》对我们的影响与启示。
若提《尚书》必言《春秋》。《春秋》是“礼义之大宗”,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体断代简史,是继《尚书》之后以记事为主的一部史书。《春秋》记载了自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十四年的历史,其按时间顺序编排历史事件,记事方式为:“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时,以时系年”,具备了明确的时间观念和自觉的记事意识,并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其叙事的系统原则,道德原则和严谨原则等叙事艺术为后代散文做出了重要贡献。
与《春秋》一样,《左传》都不只是简单的对历史事件进行客观的罗列,而且还表达了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理解,并站在儒家的立场上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做出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道德伦理评价,为人们提供历史的借鉴。《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完赡的编年体史书,其中记载了很多歌颂正义,歌颂爱国,揭露统治阶级的残暴和秽事,重视民心势和民心向背,体现了一定的民本思想。书中作者以敏锐的历史眼光,记述了周王室的衰落和诸侯争霸,表现了新旧势力的消长,其重民,以民为本的思想,更反映了《左传》进步的历史观。《左传》以《春秋》为纲,注重完整地叙述事件的过程和因果关系,,其中站在道德和礼义评价对历史人物和事件可以增加我们对历史的认识,对后世的发展有很好的借鉴作用,今天我们以史为鉴,正是源于当时对人物事件的认识作为参考的,那些历史提醒我们不可重倒覆辙。
若提先秦文学,必谈《离骚》,楚辞和《诗经》共同构成了中国诗歌史的源头,而《离骚》正是楚辞中的不朽名篇。《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带有自传性质的一首长篇抒情诗。《离骚》体现了作者存君兴国的美政理想;深沉执着的爱国情感;放言无惮的批判精神;独立不迁的峻洁人格。在《离骚》中,屈原塑造了一个坚贞高洁的抒情主人公的光辉形象“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这些香草和装饰隐喻了其奋发自励,苏世独立的人格和伟大的爱国形象。其文灵均形象的塑造更是成了我国高洁品质的象征,后世爱国志士对以此为模板加以推崇学习,这些美好的品质也成了我们现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倡导品德其影响经千年传承而不衰。
先秦文学作品影响深远,对现代的生活影响更是方方面面。在先秦文学中,天文地理,中土域外,三教九流,诸子百家,各类人物纷至沓来,各种事件均有记录,先秦文学作品很多,除了上述列举之外还有很多名篇巨著,如孔孟老庄,《国语》《战国策》等等都是影响很大的作品,但仅仅在上述列举中我们就得知先秦文学作品无论是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民族性格的养成上无不在影响着今天的我们。